Page 163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63
·128·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有段石锛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后来经过百越人逐岛飘航,传至太平洋各
岛。由此可见,凡是出土了有段石锛的岛屿,一般都是中国东南沿海百越
人逐岛漂航进行海上活动的所到之处 a 。有段石锛的使用,表明台州早在
新石器时期就能造船航海。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玉环海岛三合潭文化遗址,所出土的长达 20 多厘
米的多件有段石锛、长达 11 厘米的青铜凹凿与长达 5.2 厘米的青铜半圆凿,
则表明台州在三千多年前的造船工具,已由新石器发展到青铜器。
“东瓯”在《史记·东越列传》中又称“东越”,“东越”之名始见于《逸
周书·王会》“东越海蛤”。其源于《逸周书·王会》所附《伊尹朝献·四
方献令》“正东越沤”,后简称“东越”“东瓯(沤)”“东区(OU)”“瓯
越”“沤越”。台州、温州、丽水三地古称“东瓯”或“东越”,“东越
海蛤”,是指台州及东南沿海的“东越”方国,早在西周初期,就向周成
王进贡海产品海蛤,这表明台州及东南沿海的“东越”航海足迹已达中原。
东瓯国又名东海王国,始见于《史记·东越列传》:汉孝惠三年(192)
封闽君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台州、温州、丽水三
地历史上既称“东瓯”,又称“东越”。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 333),越王无彊兴兵伐楚,楚威王“大败越,
杀越王无彊”,“越从此
散”,“滨于江南海上”;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
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
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
b
闽君,皆其后也” 。
“滨于江南海上”,
唐张守节注《史记正义·越
王勾践世家》时指出,即“今 台州温岭市大溪镇东瓯都城南城遗址
a 张静芬 :《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商务印书馆,1997 版。
b 《史记·卷 41·越王勾践世家》。
正文.indd 128 2017/10/31 1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