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2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62
第三章 两宋时期·227·
理学取得主导地位。陈景沂虽受理学熏陶,但以“格物致知”(即认识事
物,就要探究事物的本原)的实学为宗。陈景沂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均
有本原与自性,作为学者就要探究其本原。故其自序说:“大学立教,格
物为先。而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亦学者之当务也。”因而《全芳备祖》
全书虽重于辞藻,但旨在探求植物学原理。“尝谓天地生物岂无所自,拘
目睫而不究其本原,则与朝菌为何异?竹何以虚?木何以实?或春发而秋
凋,或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此理所难知也。且桃李产于玉衡之宿,杏为
东方岁星之精。凡有花可赏,有实可食者,固当录之而不容后也。”(《自
序》)
第二,《全芳备祖》是“植物的人格化”。书中对于各部每种植物的
序次颇为讲究,如花部之首为牡丹,果部之首为荔枝,卉部之首为芝,木
部之首为松。这就是陈景沂《全芳备祖》是“植物的人格化”。他认为:
“梅先孤芳,松柏后凋,兰有国香,菊有晚节,紫薇虽粗,而独贵于所托;
黄葵无知,而不昧于所向”;“至于洁白之可取,节操之可嘉,英华之夐
出,香色之俱全,届是禀天地之英,
皎然殊异,尤不可不列于先也。”中
国古代历来有“以意寓物,以物喻人”
的传统,从《诗经》《楚辞》,到唐诗、
宋词,无一例外。而《全芳备祖》则
更集中地体现了“以意寓物,以物喻人”
的优良传统。
第三,《全芳备祖》是宋代植物
鉴赏风俗的反映。谱录类著作的一大
特点是面向鉴赏,既为鉴赏服务,就
必然要对所鉴赏的对象品评高下。因
此,分级划等也就成为谱录类著作的
主要内容。《全芳备祖》作为谱录类
著作的集成,自然也不例外。如花部,
日本皇家图书馆宫内厅书陵部珍藏
唐代以牡丹为贵,视同“奇赏”。宋
的宋刊本《全芳备祖》(41 卷)书影
正文.indd 227 2017/10/31 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