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2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92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257·



                       目光射人;仪容俊伟,特善笔翰”。咸淳六年(1270)二月随石帆惟衍迁
                       往宁波天童山,常志东游,经石帆惟衍举荐,遂于咸淳七年(1271)应日
                       本将军北条时宗之邀而至日本,临行,“石帆和尚以《法语》一段,勉其

                       行。航海而来,即文永八年(1271)也;师时二十有三”。至日本后住东
                       福寺、建长寺等处弘法七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回国。西涧士昙日本
                       弘法七年,熟悉日本佛教状况,故被视为“使节向导”,为追随元代使节

                       临海籍高僧一山一宁出使日本奠定了基础。
                           三是与一山一宁一起化解中日冲突,恢复两国邦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元大德三年(1299),一山一宁奉元成宗之命,以西涧士昙为向导,与外
                       甥石梁仁恭等五人赴日化解中日两国冲突,恢复两国邦交。其中西涧士昙
                       起到很大的作用。石梁仁恭(1266-1334)则是一山一宁的外甥,讳仁恭、

                       号石梁,临海人;为日本临济宗一山派僧人。初登杭州径山剃发受具,遍
                       参诸方,再依一山一宁,并嗣其法。后居住雪窦山纪纲寮。大德三年(1299)
                       与一山共赴日本,初于信浓(长野县)慈云寺弘法,后应檀越之请,创慈

                       寿寺,历住筑前(福冈县)圣福寺、相模(神奈川县)寿福寺、京都建仁寺,
                       教方言梵诵。晚年退居兴云庵。元统二年(1334)十二月十八日示寂,年
                       六十九。敕谥“慈照慧灯禅师”。 日本僧史《延宝传灯录》卷二十二、《本
                       朝高僧传》卷二十五、《扶桑五山记》卷四有传。在化解中日两国冲突,
                       恢复两国邦交,西涧士昙起到很大的作用。日本学者仁木夏实在《关于来
                                     a
                       日僧西涧子昙》 一文中对西涧士昙两次赴日弘法作了高度评价:“(西涧)
                       子昙将恩师的佛经讲义带到日本,为邀请中国高僧赴日尽心尽力,教化天
                       皇执权,并且与在日的中日双方僧侣交流,为中国宋朝和日本禅林的交流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一山国师行记》:元代恢复中日邦交的历史文献

                           元代统一中国后,曾数次东征日本,均以失利告终;中日两国当时处
                       于“战争状态”。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元代朝廷“欲聘有道衲子”,出使




                           a 载王勇主编:《书籍之路与文化交流》,巴蜀书社。











          正文.indd   257                                                                     2017/10/31   15:01:09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