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一:北山小集
P. 207
· 192 · 开化古籍丛书 《北山小集》卷第十四 · 193 ·
何求?当于诸佛解脱中求。诸佛解脱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盖空 女亦犹是也。其义有五:一者示平等,法无男女相;二者法无净秽;三者示世
匪他求,不离六十二见而空存焉。六十二见是诸过患,然不离诸佛解脱中。诸 俗谛,即出世谛;四者一念之间,即三阿僧祗劫无延促相;五者一切诸法皆如
佛解脱超过一切碍无碍境,然不离众生心行中也。故《宝积经》说文殊以神力 幻化。如维摩诘示居士身,天女乃其眷属,然而真俗无二世,出世一如也。散
令舍利弗与魔波旬作如来身问答妙义,舍利弗问:菩提当何处求?波旬答曰: 诸天华者,以表在欲行禅、了无罣碍。诸大弟子以有碍心华者不堕,以譬畏生
从身见根本求于菩提,无明有爱求于菩提,颠倒起结求于菩提,障碍覆盖求于 死者,声色香味触法得其便也。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
菩提。亦是义也。《大般若经》曼殊室利公云一切法空说为法界,即此法界说 但闻菩提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又云: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
为菩提法界,菩提俱离性相由斯,故说一切法空。又云:无上菩提即五无间, 得者,言大般若海不离十二有海也。以维摩诘空无所有之室,自然常现八未曾
彼五无间即此菩提。又《诸法无行经》云:文殊说言一切众生皆得菩提,是名 有难得之法也。于是文殊又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而维摩诘以谓若菩
不动相;一切众生皆成就一切智慧,是名不动相;一切众生皆是道场,是名不 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也。又问何等为如来种?而维摩诘以谓无明有爱、贪、
动相;乃至一切诸佛成就贪欲,是名不动相;一切诸佛成就瞋恚,是名不动相; 恚、痴等,乃至一切烦恼为如来种也。此皆明不离烦恼而入涅槃,不舍道法而
乃至一切诸佛成就邪见,是名不动相。大抵文殊师利表根本智,故其所说法皆 现凡夫事也。普现色身菩萨者,亦明于一切色相,而常普现不思议法也。问维
彻源底,即有即空无二空也。烦恼菩提分别空,则病亦无形,不与身合及与心 摩诘以妻子亲戚眷属等为何所在?而维摩诘告之言明皆即有而空,即空而有也。
合,非四大亦不离四大也。 曰母曰父曰妻曰男曰女,以至舍宅园林车马衣服财宝床坐等种种名字,即空而
六 有也。然所谓父母妻子以至床坐者,乃智度方便。法喜慈悲以至无漏觉意惭愧
舍利弗未离声闻未能随缘,赴感无不周遍而常处于菩提之座,故作是念, 深心,而已是即有而空也。故曰: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
当于何坐也?东方万物并作出晦入明之方也,而世界名须弥相表不动也。东方 有亦如是。夫人终日起居动作之间,视听语默之际,无非欲也,而其行也常禅,
万物并作之方而世界名须弥者动而常寂也。佛曰:须弥灯王者,寂而常照也, 故以喻火中生莲也。
以彼菩提之座,入于空无所有之室,故无去来相,亦无碍无碍也。宜乎新发意 七
菩萨及大弟子不能升也,为须弥灯王作礼乃得升者,一念与须弥灯王相应,是 生灭为二,我我所为二,受不受为二,垢净为二,是动是念为二,一相无
即须弥灯王已矣。维摩诘因为大众说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以见于根本智起神 相为二,菩萨心声闻心为二,善不善为二,罪福为二,有漏无漏为二,有为无
通也,不可思议皆若此也。诸佛菩萨从智起悲,示病示苦,出入生死以度众生, 为为二,世间出世间为二,生死涅槃为二,尽不尽为二,我无我为二,明无明
疑若煦煦住相之仁。然于是文殊问:云何观于众生?而维摩诘以谓:观众生如 为二,色色空为二,四种异空种异为二,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忍
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乃至如石女、 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佛法众为
化人也,不取于相。无作无受,无人无我,是乃所以为大悲而继之以四无量也。 二,身身灭为二,身口意业为二,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从我起为二,有所得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庄周曰:大仁不仁。又曰:虎狼仁也。圣 相为二,暗与明为二,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正道邪道为二,实不实为二。凡
贤之语岂有二义哉?观佛菩萨说一乘法必有女人以为缘起,故《法华经》说龙 是二者,皆为诤论、皆为戏论、皆为边见、皆为偏计、皆为执著。而不二法中,
女七岁,文殊度之于众会前,化为男子,即往南方成佛。而《华严经》婆须密 无生无灭、无我无人、无受无不受、无垢无净、无动无寂、无有相无无相、无
多、天主光女、慈行童女,乃至城神、夜神、林神等,皆以女人身,善财见之 圣无凡、无善无恶、无罪无福、无有漏无无漏、无有为无无为、无世间无出世
得解脱门。又如《无垢施经》所说无垢施女,《月上女经》所说月上女,皆辨 间、无生死无涅槃、无尽无不尽、无我无无我、无明无无明、无色无空、无同
才神通,与大弟子往复论辩诃毁,小乘说微妙法亲授佛记。维摩诘室中所化天 无异、无根无尘、无六波罗密无一切智、无空无不空、无相无无相、无作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