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4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204

· 200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二十            · 201  ·






             具七均,展转相生,为八十四调,清浊混淆,纷乱无统,竟为新声。自后,又                                                               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试之,诚如所
             有犯声、侧声、正杀、寄杀、偏字、傍字、双字、半字之法,从变之声,无复                                                               传,乃详其曲声,曰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
             条理矣。外国之声,前世自别为四夷乐,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                                                               亦动,乃谓之《虞美人操》。其声调与《虞美人曲》全不相近,始末无一声相
             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似者,而草辄应之,与《虞美人曲》无异者,律法同管也。其知音臻妙如此。
             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之成曲,谓之协律。其志安和,则以安和之声咏之;                                                              景舒进士及第,终于州县官。今《虞美人操》盛行于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何
             其志怨思,则以怨思之声咏之。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则诗与志,声与曲,莫不                                                               者为吴音。
             安且乐。乱世之音怨以怒,则诗与志,声与曲,莫不怨且怒。此所以审音而知                                                                   五
             政也。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                                                                   前世遗事,时有于古人文章中见之。元稹诗有“琵琶宫调八十一,三调

            “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                                                               弦中弹不出”。琵琶共有八十四调,盖十二律各七均,乃成八十四调。稹诗言
             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                                                             八十一调,人多不喻所谓。予于金陵丞相家,得唐贺怀智《琵琶谱》一册,其
             亦有在涯之前者。又小曲有“咸阳沽酒宝钗空”之句,云是李白所制,然李白                                                               序云:“琵琶八十四调,内黄钟、太簇、林钟宫声,弦中弹不出,须管色定弦,
             集中有《清平乐》词四首,独无是诗,而《花间集》所载“咸阳沽酒宝钗空”,                                                              其余八十一调,皆以此三调为准,更不用管色定弦。”始喻稹诗言,如今之调琴,
             乃云是张泌所为,莫知孰是也。今声词相从,惟里巷间歌谣,及阳关、捣练之                                                               须先用管色合字,定宫弦,乃以宫弦下生徵,徵弦上生商,上下相生,终于少
             类,稍类旧俗。然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                                                               商。凡下生者隔二弦,上生者隔一弦取之,凡弦声皆当如此。古人仍须以金石

             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                                                               为准,《商颂》“依我磬声”是也。今人苟简,不复以弦管定声,故其高下无准,
             与意不相谐故也。                                                                                         出于临时。怀智《琵琶谱》,调格与今乐全不同。唐人乐学精深,尚有雅律遗法,
                  二                                                                                           今之燕乐,古声多亡,而新声大率皆无法度,乐工自不能言其义,如何得其声和?
                  古乐有三调声,谓清浊、平调、侧调也。王建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是也。                                                             六
             今乐部中有三调乐,品皆短小,其声焦杀,惟道调、小石、法曲用之,虽谓之                                                                   今教坊燕乐,比律高二均弱,合字比太簇微下,却以凡字当宫声,比宫之
             三调乐,皆不复辨清平侧声,但比他乐特为烦数耳。                                                                          清宫微高。外方乐尤无法,大体又高教坊一均以来,唯北狄乐声,比教坊乐下
                  三                                                                                           二均,大凡北人衣冠文物,多用唐俗,此乐疑亦唐之遗声也。

                 《虞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鸣球非可以戛,和之至,                                                             七
             咏之不足,有时而至于戛且击。琴瑟非可以搏拊,和之至,咏之不足,有时而                                                                   今之燕乐二十八调,布在十一律,唯黄钟、中吕、林钟三律,各具宫商角
             至于搏且拊。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至,则宜祖考之                                                               羽四商。其余或有一调至二三调,独蕤宾一律都无,内中管仙吕调乃是蕤宾声,
             来格也。和之生于心,其可见者如此,后之为乐者,文备而实不足,乐师之志,                                                              亦不正当本律。其间声音出入,亦不全应古法,略可配合而已。如今之中吕,
             主于中节奏,谐声律而已。古之乐师,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                                                               都是古夹钟宫,南吕宫乃古林钟宫,今林钟商乃古无射宫,今大吕调乃古林钟
             后宣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独出                                                               羽,虽国工亦莫能知其所因。十二律并清宫当有十六声,今之燕乐,止有十五

             于器而已。                                                                                            声,盖今乐高于古乐二律以下,故无正黄钟声,只以合字当大吕,犹差高,当
                  四                                                                                           在大吕太簇之间。下四字近太簇,高四字近黄钟,下一字近姑洗,高一字近中
                  高邮人桑景舒,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灾福,尤善乐律。旧得有                                                            吕,上字近蕤宾,勾字近林钟,尺字近夷则,工字近南吕,高工字近无射,六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