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199
· 194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十九 · 195 ·
臻妙,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南溟岛上,得一木名伽咜罗,纹如细 此衡甬中空,则犹小于甬者,乃欲碍横栝,似有所因。彼衡甬俱实,则衡小于
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斫为此琴。”篆文甚古劲。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 甬,似无所因。又以其栝之横于其中也,则宜有衡义。实甬直上植之而谓之衡
木坚如石,可以制琴,亦所未喻也。《投荒录》云:“琼管多乌樠呿陀,皆奇木。” 者,何义?又横栝以其可旋,而有虫形,或可谓之旋虫。今钟则实其纽,纽不
疑伽陀罗即呿陀也。并《笔谈》。 动,何缘得旋名?若以侧垂之,其钟可以掉荡旋转,则钟常不定,击者安能常
当其燧,此皆可疑,未知孰是。其钟今尚在钱唐,予群从家藏之。
钟
磬
国朝雅乐,即用王朴所制周乐,太祖时,和岘以为声高,遂下其一律,然
至今言乐者,犹以为高,云今黄钟乃古夹钟也。景祐中,李照作新乐,又下其 《独异志》云:“唐承隋乱,乐簴散失,独无征音,李嗣真密求得之。闻弩
声,太常歌工以其太浊,歌不成声。当铸钟时,乃私赂铸匠,使减其铜齐,而 营中砧声,求得丧车一铎,人振之,于东南隅果有应者。掘之得石一段,裁为
声稍清,歌乃叶而成声,而照竟不知,以此知审音作乐之难也。照每谓人曰:“声 四具,以补乐簴之阙。”此妄也,声在短长厚薄之间,故《考工记》:“磬氏为
高则急促,下则舒缓,吾乐之作,久而可使人心感之皆舒和,而人物之生,亦 磬,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磨其毫末则声随而变,岂有帛砧裁琢为
当丰大。”王侍读洙身尤短小,常戏之曰:“君乐之成,能使我长乎?”闻者以 磬,而尚存故声哉?兼古乐宫商无定声,随律命之,迭为宫征。嗣真必尝为新
为笑,而乐成竟不用。 磬,好事者遂附益为之说,既云裁为四具,则是不独补征声也。
二 二
太常所用王朴乐,编钟皆不圆而侧垂,自李照、胡瑗之徒,皆以为非。及 《国史纂异》云:“润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叩其一,曰‘晋某岁所
照作新乐,将铸编钟,给铜铸泻,务得古编钟一枚,工人不敢销毁,遂藏于太 造也。是岁闰月,造磬者法月数,当有十三,宜于黄钟东九尺掘,必得焉’。
常。钟不知何代所作,其铭曰:“粤朕皇祖宝龢钟,粤斯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求之,果如其言。”此妄也。法月律为磬,当依节气,闰月自在其间。闰月无
叩其声,与王朴夷则清声合,而其形不圆侧垂,正与朴钟同,然后知朴博古好学, 中气,岂当月律?此懵然者为之也。扣其一,安知其是晋某年所造?既沦陷在
不为无据也。其后胡瑗改铸编钟,遂圆其形而下垂,叩之揜郁而不扬,其铸钟 地中,岂暇复按方隅尺寸埋之,此欺诞之甚也。
又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著作佐郎刘羲叟窃谓人曰:“此与周景王无射钟无异,
必有眩惑之疾。”未几,仁宗得疾,人以羲叟之言验矣。其乐亦寻废不用。并《归 律吕
田录》。
三 《汉志》:“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五。”八八为五者,谓一上
今太常钟镈,皆于甬本为纽,谓之旋虫,侧垂之。皇祐中,杭州西湖侧, 生与一下生相间。如此则自大吕以后,律数皆差,须自蕤宾再上生,方得本数,
发地得一古钟,匾而短,其枚长几半寸,大略制度如凫氏所载。唯甬乃中空, 此八八为五之误也。或曰:“律无上生吕之理,但当下生而用浊倍。”二说皆通,
甬半以上差小,所谓衡者。予细考其制,亦似有义。甬所以中空者,疑钟縻自 然至蕤宾清宫生大吕清宫,又当再上生,如此时上时下,即非自然之数,不免
其中垂下,当衡甬之间,以横栝挂之。横栝疑所谓旋虫也。今考其名,竹筒之 牵合矣。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
筒,又从竹从甬,则甬仅乎空,甬半以上微小者,所以碍横栝。以其横栝所在 律阴吕皆上生,故巳方之律,谓之中吕,言阴阳至此而中也。至午则谓之蕤宾,
也,则有衡之义也。其横栝之形似虫,而可旋,疑所谓旋虫。以今之钟镈校之, 阳常为主,阴常为宾,蕤宾者,阳至此而为宾也。纳音之法,自黄钟相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