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8 - 开化古籍丛书之四:春秋经传类对赋等
P. 338

· 334  ·  开化古籍丛书                                                                                                                                    《太平策》卷一       · 335  ·






             多费二十八万余石粮,徒于国储大有所损,实于官吏未见其益。且丞相职居人                                                               产于遐陬僻壤之地,出于闾阎寒素之家,虽明君哲辅不能周知,岂岩廊之内跬
             臣之右,每月得俸八锭有零,一日之俸不满十四两,若放晋之何曾日食万钱无                                                               步之间所能尽天下之贤?今朝廷选人,省部台院互相推举,见任者既罢,前废
             下箸处,虽罄竭私帑亦不能自给矣。                                                                                 者复起。往来除授,不出眼前数辈而已。使皆贤也,尚不足以举政,况未必皆
                  天子立相,必须厚禄以优崇,大臣律身,自宜戒奢而从俭,岂可先处以约                                                            贤耶。既不取人于寒微,又不历试其能否,数年之后旧人已死,来者又皆不经
             而薄其所养哉?今俸自三锭以上者不得添米,官益高而俸益薄,甚非尊尊贵贵                                                               事之少年,无仁贤则国空虚,识者之所甚忧也。
             之道也。又如随朝大小官及各处行省宣尉司,皆是枢要重臣,既无所取于民,                                                                   唐太宗征高丽,得薛仁贵,谓曰:“诸将皆老,思得新进用之,不喜得辽东,
             又无职田可收,纵添些少俸米,何足为养廉计?君子犹良骥也,欲责之日行千                                                               喜得卿也。”盖天下之才犹水焉,浚导其源而疏通其滞则取之不竭,未见其穷也。
             里又不饱以刍菽,世无是理也。宜尽取元拨职田合收子粒钱粮,官为收贮,将                                                               三代汉唐以来,有乡举里选,有孝廉科、贤良方正科、进士科、武士科,又有

             中外合设人员分别差等而普及之。随朝官吏俸给虽厚米价则穹,凡俸五两月给                                                               任子军功之例,进取之途非一端也。广以取之,而后精以择之,则贤否判然矣。
             米一石。外任官吏俸给既薄米不直钱,凡俸五两月给米二石,五两以上随俸加                                                               故贤者于此时不求而自至,非乐于求进也,乃耻于明时不见用也。当今既无广
             之。不愿支米者则随时价准之以钞。内外台察院、廉访司,事烦而形神劳,官                                                               取之科,又无精选之法,取人于吏,他无进身之阶。海宇之中,山林之下,怀
             清而交往绝,比之有司量加优添,所以重风宪也。和林、上都、山后、河西诸                                                               瑾握瑜韫椟自珍者甚不少也。如郡县之吏,或以市井小辈,或以仆御贱夫,皆
             州城,不系出米去处,照依本处时估折价,不当拘以二十五两,所以重边鄙也。                                                              顽顿亡耻之徒耳,技止于刀笔,力困于期程,彼磊落之才,必不肯屑就明矣。
             无分军民各色官吏,但请俸钱者,随所给钞数按月支米。元无俸钱者,随所授                                                               如朝中小吏,若非达官之瓜葛,即是见役之梯引,争附炎门,自同舆皂,皆游

             品从依例增支。将官收职田钱粮先尽外任数足,其余剩者尽令起运赴都,以给                                                               惰无知之子耳。或有生脚而至者,以文学结交,决难投合,非礼物贽见,何足
             随朝官吏。计其所得倍多于前,又可无过费太仓之粟,此所谓利国利官之要道                                                               动人,又岂贫者之所能办?彼有志之士,必不肯苟合亦明矣。
             也。其禄既均,其政自平。免致饥寒之忧,自存廉耻之节,然后律之以赃贪之                                                                   昔田千秋一言寤主,即登侯相;郑然明一言见知,便获赏识。古今际遇,
             法,彼亦不得而有辞矣。                                                                                      往往皆然。若必待肥羊美酒以为先容,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则千秋老死于郎
                                                                                                              官,然明终役于堂下而已耳。仲弓问政孔子,答以举贤才。又问:“焉知贤才
                  十一求贤。治天下无他道,得人而已矣。《诗》曰:“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                                                           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盖四方之贤,有得于所见,
             平之基。”《书》曰:“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自古及今,国家之兴废,世祚之                                                             有得于所闻,有得于人之所见所闻。其所知者有限,所不知者无穷。取在取人

             长短,系乎君子小人之分。用君子必治,用小人必乱。不待缕数详陈,虽三尺                                                               之知以为己知,非为平生欢半面雅而后谓之所知也。
             之童亦知此语也。                                                                                             今朝廷上下,不问何人为贤,不知贤为何物。但以巧令迎合即为精细,以
                  钦睹明诏,有德行才能不求闻达者,具以名闻。上意非不勤也,未有一山                                                            勤奔走善枝梧即为了得,以久出门下包苴追往即为知识好人。所知者止此,所
             泽之贤、布韦之士得进于朝廷者,岂四海之广尽无其人耶?天之生才,代不乏绝,                                                             举者亦止此。而使此流皆得以居官治民,只见人才日少,政事日乖,纪纲日坏,
             何尝借才于异代?不患无才,所患求之之道未至耳。待其自求而后用之,求进                                                               不可得而复整矣。使一路一县一衙门之内,止得一真贤委而用之,何政不举,
             者必非佳士。其有异才者,必不肯自鬻其身也。混一以来,中外荐举,纷奏迭                                                               何事不办?不浚其源而澄其流,不端其表而正其影,虽日夜纷更徒劳无益也。

             章。而取好人之使,接踵交驿,类皆猥琐龌龊之軰,次则庸医缪卜及行符水售                                                               宜令各道廉访司随路文资官采访遗逸,无问已仕未仕,见任在闲,但德行可取,
             妖术之流耳,未见得一真好人也。古语云:“达视其所举。”又云:“惟贤知贤。”                                                            才能足称,卓然为乡里所敬及郡邑有声者,不限员数具以名闻,待以不次之擢,
             荐引者已非好人,安能识一真好人耶?况贤才之生,散在四方,古今大贤,多                                                               任以繁要之职。兼内外台设监察御史五十余员,各令岁举一人,重责执结,如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