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0 - 开化古籍丛书之四:春秋经传类对赋等
P. 340
· 336 · 开化古籍丛书 《太平策》卷一 · 337 ·
大失举甘当罢职不叙,必然不肯徇情容私以自贻身祸也。贤者遭时,喜于自效, 任平江,皆多士之区,为诸郡之甲,而使此辈居之,岂不为明教之玷士流之辱?
朝廷得人,足以分忧。古者明良相逢之盛,复见于今日矣。 又如方平,因为人奴,久留都下,夤缘诈冒,两除教授,并不到任。在都以结
揽公事为活,每日宿饮于生子人家,群优嘲戏呼之曰“方大头”。弃父母妻子
十二养士。自唐虞三代春秋战国以来,王宫国都,下及闾巷,莫不有学。 于不顾,俱以冻馁而死,讣音到都,正饮娼门,略不举哀,亦不奔赴,至今父、
由闾塾而升之党庠遂序乡校国学,自月书季考,以至三年大比,兴贤能而爵之 母、妻三丧不举。闾党有诗讥盈满墙壁,传播都下,言之可丑。他郡学官,似
禄之。汉唐以后崇尚益加,建太学,赡生徒至亿万计。如六朝之纷扰,南北之 此盖不少也。
战争,亦未尝一日废学。而公卿大夫,有不出于学校中者,虽处尊荣终身为耻。 又有待选未除五百余名,谁为才学明敏,谁为教养精勤?出于选用,必合
是以古今用人,必从学校,舍此他无取焉。 相应人数,其有虚伪捏合滥名选中者,又且十居四五。望其作成人材,岂可得
钦睹明诏,学校之设,所以作成人才。仰各处正官教官,主领敦劝,严加 哉?作成者固不用心,而人材亦不肯就学。今之隶名儒籍者,不知壮行本于幼学,
训诲,务要成材,以备擢用。仰中书省,议行贡举之法。今内而京都,外而郡 而谓借径可以得官,皆曰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既仕路非出于儒,不须虚费日力,
邑,非无学也,不过具虚名耳。京都立国子监,设生员无非贵游子弟,群居终日, 但厚赂翰林集贤院求一保文,或称茂异,或称故官,或称先贤子孙,白身人即
句读未通,已登仕版,欲冀成材,实不可得。若真欲取材于监中,岂二三十辈 保教授。才入州选,便求升路,才历一任,便干提举,但求升迁之速,何问教
乳臭无知之子所能尽之耶?在学诸生,既无出身之定例,宜乎来者之不多。所 养之事。因此学校遂成废弛,言者皆归咎于差役所致,不思唐宋盛时,儒人未
设伴读又不择人,重赂监官剩出陪堂,便得入名。更不知所伴所读者何事,惟 尝免差,而士风甚盛。人材甚广,无他,声名诱之于前,利禄引之于后也。使
想望部领史儒学教授而已。朝廷养士,为国家深长计,乃令每月梯己出陪堂钞 前数年不当差役,亦未见有一人成材者。若业儒而获用,则人自慕尚,虽当役
一十五两,势家官族视此为轻,贫儒寒生何所从出?今朝廷每岁竭内府太仓以 不足以抑之。使业儒而无所用,则人皆厌弃,虽免役亦不足以厉之。
赡怯薛,以锡僧道,岂少十五两钞而靳于乐育人材耶?朔望奠谒,已为简慢, 夫士,列四民之一,为国效役,乃分之宜。而治国平天下必须取才于士,
春秋二丁,但揭碑刻宣圣一本,破官钱,办祭物,略无礼仪之可观。以杯酒腐 非工农商之比。在朝廷自当有以优异之,故除徭以逸其身,存恤以养其心,好
肉为德色,卤莽灭裂,莫此为甚。随路立学,例设教授,凡隶文庙钱粮,独不 爵以縻其材,信任以行其志。必如是,可以尽乐育之道也。尽优异之虚文,无
考较计点之目。朝廷待士亦云厚矣。何乃不体上意,务为苟且,以偷盗侵欺为 激劝之良法,终何补于世用?近朝廷举擢二三孔氏,谓尊崇圣道不出于此。比
能事,以积日满考为尽职?书单作支,破食甚众,坐斋习读,不见一人,每岁 年派谱不明,但姓孔者俱称圣裔,蠢然无学即充路教。甫历初阶即升八品,有
租入,仅以供给教授、正录、直学、吏胥数家而已,生员子弟并不沾升合之惠。 实能继圣学明圣道者,反不得援例。夫子之道,垂宪万世,凡天下之蹈仁履义
学校已为虚设,又立一儒学提举司,上不能承流宣化,下不足仪表后进,尤为 者,皆夫子之徒也,岂萃在一家一姓之中耶?若朝廷广廷儒士,孔道大行,则
冗滥者也。且今之为教授者,失于遴选,薰莸并进,有犯赃十恶之徒,有市井 生民蒙其福矣。非谓私其子孙以示尊崇之至也。
无赖之辈,亦有江湖间说相谈命技术之流,及有新进少年假儒之名,全不通文 今后宜以教养实效责之教授,常令风宪官及随路文资官严行体访,但素行
理者。主领不得其人,安能责成其效? 有亏无足师范者,即便弹罢。精选德行文学众所推敬者,补授见阙,勤加勉励。
夫学官与有司官不同,儒者以行为先,若于士行稍亏,声迹不美,便难居 每岁于朝廷优给衣粮以赡养之,限二百员或三百员,校其能否,次第录用。庶
以师儒之职,何待被告取招,然后明其非儒也?台宪上司,特以儒官之故,每 使学校不为虚设,人人各知自奋,数年之间,诵济济多士之诗矣。
加优容,诚为过矣。如卲文龙,乃黄班塘之贼党,起身微贱,两遭杖决,不轨
之行,乡里不容,因奸易妻,畜女为妾,闺闱之丑,路人皆知,初任建康,再 十三奔竞。奔竞之风,尤不可长。古之人惟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