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198
· 194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十五 · 195 ·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故翰林学士沈先生挽诗序
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 声也,发原于七情,而哀居其一焉。哀生于慕,慕由乎德,故德有小大,
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 则慕有众寡,而哀有浅深焉。昔尧之为君也,其德光被天下,故其殂落也,百
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穷乡□屋□□□子,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 姓如丧考妣,是天下之人慕而哀之也。不惟圣人为然,贤者亦各以其所及而致
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是道 之。五羖大夫之殁也,邻不相舂,里不巷歌。子车氏之良,殒非其命,而《黄
也。予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 鸟》之赋兴,是一国之人慕而哀之也。田横蹈义自裁,从者寄声于绋讴,是其
婚配其男女长养以□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 徒五百人慕而哀之也。小大众寡浅深之分,固不能同然。由德而生慕,由慕而
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 兴哀,发于馈之不能已者,未尝不同也。古之人临丧必哀,然亦有节焉。是故,
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 知生者吊,知死者伤,伤也者哀之,至者也哀之,至而情不能已。则又发之为
豕,巷歌醉饱以自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 声嗟气叹以成文,所谓音也。是故,其招也有些,其祭也有诔,其哀也有辞,
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 其哭也有诗歌,短长高下之有节,抑扬转合之有章,悲思感慨之有情,皆所以
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予所目见者也。及出为松江 宣其德,致其慕而泄其哀焉。德无溢美,则慕不过情,而其哀之发也中节,是
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 盖有其实矣,不尔奚贵焉?翰林学士沈先生之殁也,天子谕祭以文,名公为之
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 表志,词垣缙绅之士或诔焉、或些焉、或辞以哀焉、或诗歌以哭焉,不一而足
拥其舟不得行。予适与君邂逅于□李,又尝目见之。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 也。盖先生敦孝友之行,乐恬静之天受,知三朝父子兄弟并列清要,而能以宠
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 为惧;文章翰墨高出一世,而能视实若虚。故自天子至于卿大夫士慕而哀之者,
矣。直不知视古之循吏又何如邪?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 以有其实也。予早岁忝与先生,有同袍之好,盖尝知其德而慕之者,僭为叙挽
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 诗之什,以申其哀云。
消长不齐,中间牵合填补,宁无蔽欺纷纠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
循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 汪氏族谱序
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三二年间枉□赴□者□听命于
司马门 ,时阅岁有不得命而来不免于饥□死之者矣。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 江东有“十姓九家汪”之谣,其族大可知。相传隋大业间,有汪华者,歙
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 人也。当天下乱,举义兵保障乡郡,因有歙、宣、杭、睦、饶、婺六州之众以
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 归唐。武德中,拜歙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殁赠
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 王爵,至今庙食其地。后世子孙散居数郡。开化之有汪氏,大抵皆其胤也。县
则甚不可也。太学生陈 ,君之姻友也,以郡人之意来征言。予辱与君有僚宷 治之西,地曰汪边,聚族而居者数十。家族之秀曰玘,间持其世谱一帙来求叙,
之好,故因 之请,而致忠告焉。君名源,字启泽,漳之龙岩人。登甲申进士第, 予得而详阅之。盖汪之得姓出于鲁成公之子,生而有文,曰汪,因以为名。后
博学善属文。韦庵,其别号云。 以公子为大夫,食采于颍焉,子孙世居之,以名为氏。传三十一世至文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