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206

· 202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十六           · 203  ·






             焉。稍不慊意,取愠于上官,反目于僚寀,上下掣肘,动辄使命。则昔日之抱                                                             《觉非斋文集》卷之十六
             负学不可施,夫然后知其难耳。子之归也,顿毋以一得之自满持是以矜人,当
             益求其所未至。俾异日群责所萃,而取愠之道无有,反目之患不生,则沛然浩                                                                                                         四川按察司按察使弋阳黄溥选编
             乎,莫之能御矣。子归,过毗陵而问焉,见拱辰试以示之以予言为何如?                                                                                                                   蜀府纪善吉文黎纮校正


             榕城十景诗序
                                                                                                                                                序
                  予尝读高太史《姑苏杂咏》,爱其体裁严整,而词又雄丽,且使览者悉知

             吴下之风俗形胜。其导扬劝谕,足以埤翼风雅而润色职方,非徒尚其华藻也。
             海内通都大郡,其山川台榭,率多前贤往哲之所履历,故因之而得名。后世好                                                               刑部郎中宋祥母俞氏太安人挽诗序
             事者登临怀古,有仰止于千百载之下者矣。七闽为南越奥区,山川名胜不在吴
             会下。吟坛巨擘,代有其人,而未尝见其纪录,岂有之而予偶未之见耶?三山                                                                   达人视死生之理如夜旦,固无事于哀也。而哀发乎情,情触于目而后动,
             包琦有《榕城十景诗》,进士郑君持以示予求叙。其题有所谓灵源阁者,有所                                                               故其发自有不容已者。孔子见齐衰者,虽狎,必变;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
             谓还珠门者,又有所谓九仙山、百花坞者,又有所谓浴鸦池、宿猿洞者,轩曰                                                               其必变与不饱,岂有意为之哉?情之所感,不觉尔耳。后世孝子有诵《蓼莪》

             挂月,亭曰曲水,台曰凌霄,楼曰拱极,或以帝王宸翰得名,或以昔游陟肯构,                                                              之诗,而三复流涕者,门人皆废而不敢读。非不敢读也,同其悲痛而不能读也。
             或有灵踪异迹可以寻考,皆擅溪山之胜,而为一郡之伟观焉。然此特包氏之近                                                               又安有见朋友执亲之丧,沉痛毁瘠,呜咽涕慕,如不欲生者,而不为之动心哉?
             居得之览眺者,其他不在是数,且将什百于此矣。国朝闽中诸先辈,以诗鸣号                                                               此宋氏母所以有哀挽之诗也。宋氏母,俞姓,苏之常熟人。幼闲媬训,长而静
             夫家数者,首称南宫林氏。予不识其人,而见其所著《鸣盛集》行于世,盖高                                                               专。甫笄,岁择配,卜柔日,乃归于宋氏。入门及事舅姑,助顺夫子,以主内政,
             太史伯仲间,而遒婉过之。其他若浮丘之俊伟,皆山之典雅。漫士之浩瀚,养                                                               无有违礼。慈而善教其子。子祥,字伯祯,为刑部主事,封母为太安人。今年夏,
             静之和平,密斋之超越,玄之又玄之奇,然皆卓然有名。予尝稔交数公,而今                                                               伯祯秩满升郎中,亲旧咸为之喜,意谓母之命服位号,将及见其与子俱升。不料,
             不可作矣。近年以来,间于他人卷中见闽中作者,多不识其人。而出以□驾人                                                               伯祯未之官,而太安人之凶讣至矣。伯祯远在数千里外,号顿几欲绝。为位哭

             意,必有偃蹇林下,自得独至,而不□□知者。孔子曰:“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数日,甫得请,将哀,跣足鹜而南。交游赴唁者无弗感动,而形之声嗟气叹以
             信矣。包君试其归乡里,必有□而和者,铿鍧炳耀,以殚一郡之名胜,俾与姑                                                               成音,用悼太安人之懿行,而缓伯祯之哀。既成行,因其亲友刑部主事鱼君某
             苏□□俪美于世,是什其权舆哉?毁瓦釜以倡黄钟,予不得而辞也。包氏七闽                                                               来请叙。夫诗之有叙,所以明作者之意。而意有心之所发,即所谓情也,故而
             之望族。琦字某,由从事得官,有才行,可称道云。                                                                          中节,斯不盖于理矣。为之序而传之,使后之子孙知母之慈、子之孝、朋友之
                                                                                                              义,无一不出于性情之正者,不亦宜乎?



                                                                                                              送太常卿徐公赴南京序


                                                                                                                  由大理改奉常官,皆九卿秩,皆正三品,等威钧矣。或谓大理以平刑狱,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