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七:还峰宋先生集、屈骚心印
P. 216
· 212 · 开化古籍丛书 《屈骚心印》卷一 · 213 ·
取义,如《九歌》沅芷、澧兰以与思公子而未敢言之属也。然《诗》之兴多而比、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能
赋少,《骚》则兴少而比、赋多,要必辨此,而后词义可寻,读者不可以不察也。 音耐,佩转音败。
右朱晦翁。 赋而比也。纷,盛貌。内美,即上文所云生质之美、生而自然,故言内。重,
愚按:史传言:好色而不淫。朱子言:托意男女。乃指本篇之“三求女” 再也。修,谓长才也。能,兽之名,熊属,多力,故有绝人之才者谓之能。扈,
而言之也。朱子又言:语冥昏而越礼。指“三求女”之为宓妃、简狄、二姚及《九歌》 被也。离,香草,生于江中,故曰江离。辟,幽也。芷,亦香草,生于幽僻之
之湘君、湘夫人也。夫《离骚》之所难解者,中间之“三求女”耳。朱子于篇 处。纫,绩也。兰,亦香草,至秋乃芳。佩,饰也。霖曰:修训治身。主进德,
首教人以读诗之法,读《楚辞》而寻其词义矣。于“三求女”止以“托意”二 言能训习事;主达材,言离芷小芳,兰大芳,分比才德之各美也。扈、纫、佩,
字浑融概之。予思夫谓之托意,必求其意之何以为托者。未得其所托之意,难 修习之实功。此节,言生质之美,又加学问之勤也。
以不解为解也。古人虽不可作,然有必不易者。此心此理之同,设其心之当然,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搴
想其理之应然。据前文之来,审后文之去,此中间之难解者,我为解之而适通 音蹇,阰音毗,莽叶音毋,上与读育上声,汩于笔反。
焉,又何必不为之解之?此予所以以意逆志而为之疏也。又朱子引四诗六义以 赋而比也。汨,水流去疾貌。搴,拔取也。木兰,皮似桂而香,去皮不死。
说《楚辞》,进《楚辞》于风雅之林矣。予偶能疏之,乌可置之?宜存而共质之。 揽,采也。草冬生不死,楚人名曰宿莽。阰,水边小山。洲,水中沙渚。二字
活对,勿泥山名。霖曰:上二句学如不及之心,下二句比朝、夕向学之事。朝、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叶音虹。 夕者,时也。阰、洲者,地也。搴、揽者,力也。承上文之修、能,言无时无
赋也。高阳,颛顼有天下之号。颛顼之后有熊绎者,事周成王,封楚子。 地不致其力也。取木兰之去皮不死、宿莽之凌冬不萎,又有节操之比焉。右二
传国至熊通,始僭称王,是为武王。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苗草之茎叶, 节,以己修治之勤,引下文冀君同修之意。
根所生也。裔,衣裾之末,衣之余也,故以为远末子孙之称。朕,我也,古者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上下通称之。皇,美也。父死称考。伯庸,字也。屈原自道本与君共祖,世有 赋而比也。淹,久留也。零落,凋坠也。美人,指怀王。犹《诗》西方美
令名,以至于己,是恩深而义厚也。太岁在寅,曰“摄提”。贞,正也。孟,始也。 人之指文王也。此言,望君之急修。
正月为陬。庚寅日辰降下也。寅为阳正。人生于寅,言寅年寅月寅日。其降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椉骐骥以驼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椉同
也,言外谓生秉阳明之气,得人生之正。下文“揆初度”“锡嘉名”取此。 乘,驼同驰。
皇览揆予之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赋而比也。此度,犹前文之初度,指本善之质。言骐骥,乃健行之比。上
赋也。皇,谓皇考。览,观也。揆,度也。初度,谓初生时也。肇,始也。 二句,言不及壮年以去习染之秽,则本善之美将亦汩没。惟有健行上进为是来
锡,赐也。嘉,善也。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高平曰原, 劳之词王,庶几速来,吾则引君当道矣。右二节,明望修其君之心也。
故名平而字原也。正则、灵均,乃释平原之义,以见锡名字之嘉耳。霖按:平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昌改反。
原者,地之称也。《易》:地道也,臣道也。地之德,以平载物。正则,则地之 赋而比也。三后,三代之后:禹、汤、文武也。纯,不杂阴柔。粹,不杂
平也。以灵毓物,灵秀均调,万物资生,名字取法于地,嘉莫大焉。顾名思义。 邪恶。至美、齐同也。众芳所在,言以天下至圣众美在躬也。杂,不苛求而广
求勿忝生,则臣道有所必致,民生悯其多艰,有不容自诿者矣。右一节,淡笔 集也。申椒、菌桂,辛辣之物。比耿直之臣。蕙、茝,清芬。比纯德之臣。言
轻叙,见宗国之义焉,见世家之崇焉,见秉质之良焉,见父命之殷焉。则君不 以三后之圣,犹必杂用众贤,取其姜芥骨鲠,不必其皆纯德。此所以光大也。
可忘,父不可辱,其矢忠以成,考之大义,不待言而凛凛矣。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