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品读三门》之《海上三门》
P. 103

4. 管理

 方式主要是洗刷浮泥、调节水层、
 检查附苗帘架或竹筏框架,如有损坏及

 时修理。并要做好防台和防潮侵害等工                     ؽaНোအᆲ
 作。渔民为了管理,几乎要天天摇着小
 船出海,相袭成俗,从不怠慢。

 5. 收割和投售       贝类人工养殖,因原生态的野生繁殖地之异,可分两类:一类是礁岩贝类,如牡

 海带、紫菜等藻类在海上经过一段时间放养后,就要进行收割、加工和投售。以海  蛎、蛩等。另一类是滩涂贝类,如蛏子、蚶、泥螺等。

 带为例。海带的收割季节一般在5月中旬,尽量赶在台风之前。收割的习俗较为简单,即
                1. 礁贝养殖
 将海带连同苗绳一起从海里取上,用小船装回来。若是“淡干带”,用太阳晒干即行。
 其中有“摊晒”和“挂晒”两种。所谓“摊晒”,即直接摊晒在地上。所谓“挂晒”,即  我们举横渡铁强牡蛎为例。野
 将海带挂在架子上,风吹日晒透气好,质量更佳。当然,有也因天气不好用盐腌渍的海  生牡蛎,亦为礁岩上的贝类。清光

 带,晒干后俗称“咸干带”。至于投售习俗,也很简单,用剪刀把海带干从苗绳中剪下,  绪十八年(1892)《宁海县志》中云:
 按照等级,打包出售。  “牡蛎附石而生,块垒相连如蜂房,
 再说紫菜。紫菜在采苗放养一个半月后,即可进行第一次收割。以后每隔半月收割  大曰草鞋蛎,小曰金钱蛎,海旁有
 一次。收割习惯是采大留小。收割习俗,有“剪收”和“采摘”两种。“剪收”即用剪刀剪  之。”又曰:“宋咸淳四年(1268),

 去紫菜藻体的上半部分,留下根基继续生长。“采摘”则是用手拔,一般用于生长过密  进士冯唐英,见岩边牡蛎盛生,教民
 或末次收割。     聚石养之。”这可能是三门湾地区有
            关牡蛎养殖的最早记载。
                关于牡蛎的养殖习俗,有采苗和放养。一如采苗,牡蛎用条石、瓦片、水泥柱等作
            为采苗器在5—6月份这一牡蛎产卵季节,到养殖集中的海区去附苗。二如放养,有抛
            石养殖、桥式养殖、直插养殖、垂下养殖、棚架养殖等多种方式。

                利用条石养殖牡蛎为铁强村养殖户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创造性养殖模
            式。他们买来条石插在滩涂上,平均每亩滩涂可插3000多根条石,到5月份,牡蛎主动
            在条石上繁殖起来,这样的牡蛎没有一点污染,味道鲜美、肉肥、口感细腻。











 ·晒紫菜


 96 | 海上三门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