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47

龙尾是在木板底座上,前置长  6. 《缠足苦》
 方形龙身、后置三岔或五岔龙尾,
                č̾Ď৥ൎძჷ
 再贴上龙鳍、龙鳞等。由于材料和长
                《缠足苦》是流行于三门亭旁一带
 度的原因,花桥龙灯只能“迎”,不能
            的民间舞蹈,由包定、陆翰文等人创编,
 “舞”。因此,花桥龙灯巡游活动又
            被当地群众称为“文明戏”。这是为了配
 称迎龙。
            合当时的斗争需要而创编的控诉封建
 花桥龙灯的制作和出迎展示了
            礼教迫害妇女的革命宣传类节目,以舞
 木匠、竹篾匠和民间艺术的智慧,集
            蹈的方式反映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陋
 文学、绘画、雕刻、剪纸、刺绣、音  习,唤醒广大妇女反封建反礼教。追求平
 ·龙身制作
 乐、戏剧于一体,综合了各类艺术元
            等自由的革命意识。该舞蹈直面现实,抨
 素,使之和谐地统一在整个迎龙过程
            击时弊,揭露罪恶,迎合了旧社会广大妇女的反抗心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中,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审美价
                妇女缠足始于五代,宋时形成规模。那时儒家文人乃至于普通百姓都痴迷追捧小
 值和教育价值。
            脚女性,美其名曰“三寸金莲”,当地人称“细脚芽”。缠足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心健
            康,又长又臭的裹脚布沿袭千年,是封建礼教迫害妇女反人道的有力佐证。正如鲁迅
 č͂ĎԮӵЌ޹    先生所言:“父权、夫权、族权封建礼教,是压在妇女头上的三座大山。”
 花桥龙灯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
                亭旁地处三门县西南山区,民风彪悍。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这里的地下党十分活
 慧和民间艺术的魅力,具有很强的艺
            跃,包定、包昭光等人以教师为职业,以小学为据点,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壁虎社”“穷
 术性和观赏性。迎龙活动的过程不
            人会”进行革命活动;利用“狮子会”“茶灯会”“剧社”等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以
 仅是娱乐的过程,更是凝聚人心的过
            多种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唤醒广大民众的阶级觉悟。包定,人称“亭旁才子”,为配合斗
 程,能为三门湾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
                                               争需要,他与陆翰文等人自编、自导了《缠足
 ·龙身制作  佐证。
                                               苦》这一舞蹈,在亭旁各地演出。《缠足苦》深
 然而在“文革”中,花桥龙灯的
                                               深感染了民众,特别是在妇女的心里引起强烈
 传承遭受严重破坏,迎龙活动被禁。
                                               共鸣,为亭旁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
 改革开放后,迎龙活动虽得以恢复,
                                               础。1928年,这里建立了全省第一个苏维埃政
 但很快受到现代化进程中强势文化
                                               权,成就了浙江红旗第一飘的美名。
 的冲击,加上年轻一代价值取向的转
                                                   亭旁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火种不灭。受
 变,追求的是时尚娱乐,对迎龙活动
                                               《缠足苦》影响,亭旁包家、杨家女学生包之
 热情减弱。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
                                               凤、杨湘君在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战时亭旁青
 传承人不断减少,中年人制作龙灯的
                                               年服务团”活动,上演《放下你的鞭子》《劝夫
 工艺水平下滑,大部分青年人缺乏学
                                               从军》《打倒土肥原》《送郎出征》《燕子歌》
 习兴趣,花桥龙灯传人后继乏人。
 ·龙身                                           等节目,由此成长为一代革命家。


 40 | 民俗三门                                                             第一篇  非遗瑰宝源流长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