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59

č́Ďіဆधࠃ        č̓ĎԮӵЌ޹
 一些高难度的绝活,往往由丑角挑大  早期三门平调传承历史已无从查考。据第七代平调老艺人罗凡涛回忆:清末至民

 梁。如“耍牙”“捧瓶滑雪”“一马双鞍”等  国这一时期,是三门平调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五十余年里,三门平
 绝活表演,均由男子扮演的“女丑”完成。  调大受欢迎,平调戏戏班活跃于上海、杭州、宁波、舟山及周边地区,足迹遍及东南沿
 在这些绝活中,以“耍牙”最为精彩。表演者  海。其中,来自沙柳的三门平调艺人“麻皮四”名气最大。“麻皮四”饰演的小旦,扮相
 口含野猪獠牙,四颗、八颗、十颗不等。一忽  俊美,演技高超。时人有“看了麻皮四,三日勿抲箸”的赞誉。

 儿吞进嘴内,一忽儿弹出口外,或上撩,或  新中国成立后,平调戏市场一度萎缩。1955年6月,三门海游艺人章良朋、葛时烟
 下拨,或上下左右歙动,将两颗獠牙从鼻孔  等平调老艺人到各村授教。1956年10月,成立了“三门县平调演出团”,排演了《小金
 伸出,配以面部表情,令人眼花缭乱,啧啧称  钱》《双合缘》《碧玉簪》《双龙锁》《鸳鸯带》等一批传统剧目。1957年4月,三门平
 奇。表演过程中,有两颗獠牙始终藏于口内,  调演出团参加了台州地区文艺大会演,演出了《双合缘》《鸳鸯带》《斩蛟》等折子戏。

 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堪与四川变脸  1957年5月,参加了在宁波举行的浙江省戏曲大会演,在《小金钱》中的“斩蛟”一折,
 媲美。中央电视台曾介绍过宁海平调的“耍  葛时烟表演的“抱瓶滑雪”,葛时烟、林以奎表演的“一马双鞍”及杨先达表演的“耍
 牙”绝活,引起轰动。  牙”等绝技,受到了与会专家和观众的高度好评。1957年7月,在杭州东坡剧院演出《斩
 ·耍牙
 č͂Ďӏసఖু    蛟》,大获成功,被誉为“全国一枝花”。1957年7月,三门海游平调演出团解散。乡村平

 虽然人物唱腔以三坑调为主,但不同的角色之间仍有区别。老生发音高亢、洪亮,  调戏班仍较为活跃,海游、亭旁、沙柳等地乡村平调戏班仍在演出传统平调剧目。“文
 多用鼻音;小生挺拔、有力,多用假嗓;净角粗犷、雄壮,声带振幅大;旦角发音委婉甜  革”期间一度中断。
 美,温柔细腻。演出时,演员一人前台唱,后场众人帮腔。遇到较长拖腔时,往往会根据  为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县文化部门做了大量的抢救性工作。1965年至1972年间,
 字韵,将句末一字割裂开来,按其音韵行腔,通过曲调的多种变化来表现剧情内容。  三门县文化馆曾对平调曲牌进行搜集、整理,并根据形势需要创作了符合时代特征的

 打击乐器在平调传统剧目中占有较大分量,平调演出时的传统伴奏是“不托管弦,  平调剧目:《夜考》《江管家》《寻牛》《一担萍种》《想起党眼明心亮》《新风歌》《把
 以掌击鼓,一唱众和”。伴奏乐器为大鼓、大锣、大钹、大喇叭、小锣“四大一小”;吹打  关》《心事》《借伞》和《打电话》等,在全县各地巡演。1974年年底至1975年,平调学
 乐器又分为大鼓、小鼓、大吹、小吹几种,另有单皮鼓和唢呐等。同一打击节奏如用大  习移植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选段“光辉照儿永向前”。
 锣、大钹,则显得粗犷、豪放。唢呐是唯一管乐器,专设“正吹”与“副吹”,既用于校准  1994年10月,三门平调剧团(原青年越剧团)演出平调传统折子戏《金莲斩蛟》参

 音阶,又为各曲牌之间的连接起引导作用。打击节奏根据剧情跌宕起伏,灵活多变,为  加台州市戏剧小戏调演,荣获演出一等奖,浙江电视台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傅谨博士在
 演员上、下场、大幅度动作和更换地点等渲染气氛。60年代后增添了椰子板胡、二胡、  中国文化报曾对该剧团和平调演出剧目做过专题报道。2007年,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
 三弦、笛子和竹笙等,其中的板胡是主伴奏乐器。  遗产普查中,重新对三门平调进行了普
 三门平调念白采用三门方言,以海游为代表的三门话,处于宁波、台州两大吴越  查、挖掘和整理。2009年底,我县在三

 方言区之间,乡土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剧本结构自由,没有固定的出数,正戏之  门越剧二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三门平
 前还有副末开场,剧目以“号”来划分段落和顺序,即“一号”“二号”“三号”的顺序表  调剧团,挖掘编排了平调传统剧目《大醉
 演,没有限制,保留了宋元南戏遗风。传统演出场所往往是农村宗祠或庙宇。三门平调  桃》《张公仪辞朝》《小金钱》《双狮图》
 除剧目特色外,无论在曲调、表演形式诸方面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对研究中国古  《断桥》和《戚继光》等剧目,使这一珍

 老剧种流变以及三门湾地域文化,均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和艺术价值。  贵的三门传统剧种得到继续传承保护。
                                                                      ·三门平调《金莲斩蛟》


 52 | 民俗三门                                                             第一篇  非遗瑰宝源流长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