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55
部)。曲调多以越剧流水调、民间乱弹或 演时插入指头,同时在面部涂色着彩,丰富头像表情。布袋即木偶服装由裁缝师傅完
自由小调为主,辅以高腔。两人配合默契, 成,并在上面绣上符合人物角色的图案。这样,布袋木偶才算完成。
手法动作娴熟。 木偶戏台以木雕技艺融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制作,用扁担、布帘支起简易四角棚,
č̀Ďіဆଽಸ 构造类似于小型土地庙。有四根可活动拆卸的柱子,中间是底空的大厅,为木偶活动的
上鲍木偶戏植根于乡土,说唱均用 舞台。四面之中,有三面空着,作为背景的木屏,用来遮掩艺人。
三门方言,表演的剧目分传统戏和现代 事实上,布袋木偶戏除了武场大堆头场面或龙套角色出现串场外,在布袋木偶剧
革命戏两种。其中传统戏又分文戏和武 进行过程中,通常以两偶两角色之间的相互对话或肢体互动为最多。就此而言,跟一
戏,文戏的主要剧目为《孟姜女》《花亭 般的中国传统戏剧是相同的。各种类型的操偶表演要显现出各类角色的手势、步伐和
会》《珍珠塔(小方青)》《玉连环》《琵 动作。然而木偶表情并无变化,它的五官是固定的,无内容的,当要表演喜怒哀乐时,
琶记》《红梅寺》《血手印》《白蛇传》; 一般有一套固定的动作程序,往往借木偶肢体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情感。笑的时候,或
武戏的主要剧目是《杨宗保招亲》《穆桂 仰面朝天,或弯腰捧腹,配合以全身有节奏的抖颤;哭的时候,或以袖遮面,或呼天抢
英挂帅》《辕门斩子》《双龙山》《征西》 地,配合肢体的抽动,极尽夸张之势。
《三借芭蕉扇》《孙悟空大闹天宫》《龙 因木偶戏技艺表现手法独特,木偶戏艺人从学艺到能独立操纵表演,需要经过长
虎斗》等;现代革命戏的剧目有《智擒飞 期的训练,一个木偶戏艺人需要掌握三种功夫,即“手上功夫、嘴上功夫、脚上功夫”,
·后场
贼》《婚姻法》《生产竞赛》《学习毛主席 潜心学习体会,掌握剧本的念唱、手指技法及锣、鼓、钹、唢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做学
著作》《备耕小唱》《矮南自夸》《破除迷 徒的时间往往需要3~5年,有的甚至更长。大多数师傅在授徒时均有所保留,以免“教
信》等,内容反映的多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木偶戏艺人的成长十分艰辛。
故事传说。这种“平民戏剧”十分走红, č͂ĎԮӵЌ
在县内外大受欢迎。除上鲍木偶戏外,三 出生于1946年的上鲍木偶戏传人鲍思当,师从宁海桑洲镇下洋周村周瑞德和三
门历史上健跳毛叶村、沙柳金板山村、六 门健跳镇岙口村陈仁土两位民间艺人,一生从事木偶戏演出,足迹遍及舟山、宁波、绍
敖西洞村等地均有木偶戏艺人。他们挑 兴、温州及周边地区。其所表演的《琵琶记》深受观众喜爱而成为保留节目,人称“上
着戏箱,走街串巷,活跃于宁海、仙居、 鲍琵琶”。上鲍木偶戏传人多为男性,这与封建社会女性不抛头露面的陋习有关,加上
黄岩、温岭等地。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 艺人地位低下,许多人不让自家的孩子学习,影响了上鲍木偶戏的传承。历代较为著名
大多如过眼云烟,仅有上鲍木偶戏得以留 的上鲍木偶戏艺人主要有谢加
存。 现、周瑞德、陈仁土、鲍思当、鲍
č́Ďіဆ൭م 思转、鲍金枝等。他们多次参加
上 鲍 木偶戏的行当主要有 布袋 木 “浙江乡村大舞台”演出、台州
偶、木雕舞台及各种乐器。布袋木偶的制 市民间文艺演出。随着老一代艺
作分木偶的木头头像、布袋两部分。木偶 人的离世及农村电影、电视、网
头像由雕刻匠人完成,分生、旦、净、丑、 络等娱乐活动的兴起,木偶戏亟
末各类角色。木偶头像中空,便于艺人表 须抢救性保护。
·木偶戏表演 ·木偶戏道具
48 | 民俗三门 第一篇 非遗瑰宝源流长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