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29
们在吴越大地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而那些“一琴一骡,萧然入京”的中下级官僚和
寒门士子——寒儒,只好黯然离开新政权的中枢和那些早已被占的膏腴之地,继续南
下百越,流亡荒蛮的东海之滨。此一时期,移迁三门的就有26个始祖,占迁入始祖的
22.9%。梅家始祖梅盛即为其中较早的一员。
梅盛,字昌图,人称梅长者,其先祖居桐庐,后迁三门。东晋隆安五年,梅盛以学问
天成、江左人才被擢用为南昌邑令,后二年任章安邑令。期间,他兴官学,开教化,正弊
案,劝农桑,兴水利,历五年,章安大治,百姓仓廪充实,安居乐业。鉴于梅盛政绩,朝
廷遂于义熙冬十月下旨擢升南昌别驾。梅盛知晋室将亡,耻事二君,遂弃官不赴,遁迹
山野,泛舟溪上。一日梅盛行至宁和里(亭旁),见丹邱山林深谷幽,坐东面西,背山临
溪,灵气沛然,追怀葛玄在此避世学道旧事,顿生赋心净土、终老其间的想法,遂携子
择居宁和里。自此,梅盛躬耕垄上,隐居丹邱,在丹邱山“作梵刹成,丹房成,学修炼安
炉立鼎”,形成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修炼方式。
梅盛日诵莲花经,向往大光明,引来丹凤徘徊庭下,如谛听状,岁余方去。“临海郡
守上奏其事,帝召之不起,下诏褒奖。”梅盛上表称谢曰:“此陛下之德辉耳,与微臣何
与哉!”文帝咨嗟,称为长者。随梅盛而来的三个儿子,亦析居于宁和的中门、上门、下
·儒士论学
门之地。晚年的梅盛寄情山水,旷达,
真率,大彻大悟。
aೀࡅ໓߄ᄝ֥ԮѬ 大明八年九月十六寅时,梅盛寿
终正寝,享年九十有三。现存其墓,其
“道不行,乘槎浮于海。”无论是葛玄还是昙猷,虽然信仰有异,但同属行走于自 右联:鲸水朝宗;左联:丹山卧祖。梅
由王国者,拿神说事既是他们的职业,更是他们的精神追求,他们追随着神的脚步来 氏后人在亭旁中门建有梅长者祠,雕
到这里。然追神者终会入于缥缈,追人者则会卷起红尘。三门人文史的序幕一经道家 梁画栋立于乌鲸潭边。宗祠内立有宋
和佛家揭开,真正的主角就开始登台唱戏。其实在众多逃亡难民中,有一些是可以不逃 代李清照外祖父王拱辰撰写的《思凤
的,如前述的道者和佛者,以及更多数量的平民百姓。他们处身边缘,战争的利器当然 楼记》及明代方孝孺的《祠堂碑》。
会伤及他们,但战争指向的终极目标是政权,以及簇拥在那个将塌未塌政权周围的王 梅盛的选择其实是更多东晋南
公大臣、豪门士族与可以被称作士的族群,这些历史上曾经的追逐者,转眼间变成了被 渡寒门士族的选择,他们虽然无法显
追逐者,不得不从中原逃往昔日“纹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的蛮夷之地吴越。这个群体 达于迁徙后新的环境,尚可觅得一方
多以“儒”取名,以“儒”立身,以“儒”施政,非为名士,即为宦者。其中的上层分子跟 安身立命之地。六朝以来,慕名来丹
随主子,鱼集江东,或者很快在东晋小朝廷找到自己位置,占据政府要职;或者把权力 邱者络绎不绝,郑虔、贾岛、陈孚、林
触角直接伸入江东土著豪强的领地,争夺财富。立足甫定,这些来自北方的望门大族, 景熙、谢铎等文人亦都曾留下了歌咏
很快为自己修订了一本《百家谱》,里面记录了一百家率先随东晋皇帝东渡的大姓。他 诗吟。
12 | 人文三门 第一篇 海上经幡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