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30

名来到丹邱,凭吊葛玄炼丹遗迹,又特地将此游历记录进了他“掷地有声”的精心得意
                                                                                                                之作《天台山赋》:

                                                                                                                                       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

                                                                                                                    唐朝诗僧贾岛沿唐诗之路一路歌吟而来,在亭旁丹邱古寺留下了怀古的无限惆怅:


                                                                                                                                          何处是丹丘,深林林尽头。
                                                                                                                                          金星耀沙渚,铁屑浑溪流。
                                                                                                                                          冷落残僧少,荒芜古殿幽。

                                                                                                                                          披图考实名,曾有凤来游。
                ඹaօ౮ࢃභބօ౮ൂਫ਼
                                                                                                                    唐宝应年间,有“诗书画三绝”和“台州人文始祖” 之誉的郑虔,因袁晁起义避乱

                                                                                                                至宁和,追寻梅长者归隐不仕之地,百感交集:
                    丹邱寺地处亭旁镇灵凤山东麓,南朝宋元
                嘉二年(425)建寺,宋开宝中(96—976)改为
                                                                                                                                      缚草为庐弃紫衣,讲经能致凤来仪。
                院,祥符中(1008—1016)赐今额。旧有丹邱寺
                                                                                                                                      至今十载云礽在,月倚层楼罔极思。
                坐东朝西,原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以及
                左右两厢的十八罗汉塑像。寺院建筑规模虽不                                                                                “羽人所栖,不死福庭”——这是《天台山赋》对丹邱的定位。名满天下的《天台

                大,但塑像考究,殿宇黄墙青瓦,绿树掩映,朴                                                                           山赋》使古老的丹邱名满天下。自此,向往神仙世界,寻求不死传说的人们,转山转水,
                实雅致,景色幽美。由于年久失修,于1958年                                                                          千里万里,只为与丹邱
                拆毁后荡然无存。近年来当地百姓和天台山高                                                                            相见;而郑虔、贾岛、陈
                明寺住持释了文等募资重修,天王殿、厢房和                                                                            孚、林景熙、谢铎、蒋仲

                大雄宝殿建筑已相继落成。今人撰天王殿门联                                                                            勉、刘思斋、叶一舟等文
                曰:“一自仙翁归去,有鲸水长流、福庭名世;                                                                           人雅士,则把他们无限
                几时长者归来,看梅花再放、灵凤听经。”                                                                             的红尘苦恼和出世梦想
                    “先有丹邱,后有台州。”在漫长的历史长                                                                         化作歌咏,寄托在了亭

                河中,丹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东南沿海传播                                                                            旁丹邱身上。因为亭旁
                的重要“道场”。两千年来,亭旁丹邱留下了无                                                                           丹邱是世间实地,有着
                数学者和文人雅士的足迹,亦成为唐诗之路的                                                                            可敬可羡的前贤足迹,
                重要驿站。                                                                                           而又古老神奇,一草一木

                    东晋年间,时任章安令的著名文学家孙                                                                           里都有着言说不尽的世
                绰,从章安出发,由沿海驿道越分水岭,经宁                                                                            外意象。
                和里、悬渚驿、海游到天台山旅游。途中,他慕                                                ·孙绰



           14 | 人文三门                                                                                                                                                            第一篇  海上经幡 |  15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