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古桥神韵
P. 36

古 桥 神 韵








                                                   现两个。红色在外,颜色鲜艳的内环叫“虹”                                                                                                                                 智者大 师遗书》中 有“ 创建伽蓝, 一尊指

                                                   也 叫“ 正 虹”, 颜色较浅的外环叫霓,也                                                                                                                               画,寺须公额,并立嘉名,亦不违旨”,
                                                   叫“副虹”。寒山子将寺前定命桥以“虹霓”                                                                                                                                 应该说是言听计从,一切如愿了。617 年

                                                   来比喻,因桥与虹霓外形均是弧形的,“禅                                                                                                                                  寺院已全面建成,连四周围墙、门屋、解
                                                   林古寺入虹霓”足以证明唐会昌灭佛前,                                                                                                                                   脱门、止观亭等配套建筑物也已建造完成,

                                                   寺前之桥即为石拱桥了。进国清寺需从寺                                                                                                                                   是一完整的佛教道场,可以进行大规模的
                                                   前拱桥入,至今如一。                                                                                                                                           佛事活动,假若寺前无桥,参加千僧斋的

                                                                 第 七, 宋 陈 尧 佐《 国 清 寺 诗》:“ 南                                                                                                             僧众官员千余人,都涉水进寺吗?走临时
                                                   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却嫌桥下水,流                                                                                                                                   木桥吗?但同一时期,技艺高超,桥型创

                                                   去入红尘。”他生活在 963 年至 1044 年间,                                                                                                                           新的河北越州大石拱桥都已建起来,这寺
                                                   宋景祐四年(1037 年)拜相。他的生平跨                                                                                                                                前溪上唯一通道的小石拱桥也应该建起来,

                                                   越宋景德三年(1006 年),该诗作于何年                                                                                                                                这是皇家统筹操办的工程,涉及皇家脸面
                                                   无考,“却嫌桥下水”说明了寺前有桥。                                                                                                                                   和权威,只是桥非佛教殿宇、佛像和佛塔,

                                                                 第八,宋初日本国僧人成寻,曾于北                                                                                                                       不上档次,是为小事未曾提及罢了。
                                                   宋熙宁五年(1069 年),来天台国清寺参                                                                                                                                               综上所述,史料诗词所记,确凿无疑,

                                                   拜时,写成《参天台五台山记第一》,记中有:                                                                                                                                背靠八桂峰,两水夹一坡,寺在坡中建,
                                               “次过五里,入国清寺山,见石大塔高五丈,                                                                                                                                     溪成护城河,建寺先建桥,建寺必建桥,

                                                   五重塔也。行山过五里,未一点至国清寺                                                                                                                                   有寺必 有桥。因此可 以确认“丰干 桥”的
                                                   大门前,桥殿渐见,迴寺体松郁茂,十里                                                                                                                                   始建年代应在公元 598 年至 617 年间,不

                                                   夹路,琪树璀璨,五岭抱寺,双涧合流,                                                                                                                                   是始建于宋景德三年(1006 年)。是隋朝
                                                   四绝标奇。”他来到国清寺,先见桥后见殿,                                                                                                                                 始建的桥,应称隋桥。

                                                   先看到山门前的石拱桥。此时比宋景德三
                                                   年(1006 年)迟 63 年,证明“五峰双涧桥”                                                                                                                            四、丰干桥桥位——隋始建时桥位

                                                   已存在。                                                                                                                                                                丰干桥位于国清寺中轴线山门外的东
                                                                 第九,隋义宁元年(617 年),寺院                                                                                                                     溪上,桥与中轴线斜交,东溪从寺前正南

                                                   “全面竣工,四周筑起围墙,建有门屋五                                                                                                                                   面绕寺而过,西溪在桥下游 20 余米处汇入
                                                   间,寺前有解脱门,门外有止观亭等”,                                                                                                                                   东溪,形成了双涧回澜之奇观,故有“一

                                                   就是未记山门前尚有一座石拱桥。隋炀帝                                                                                                                                   行此到水西流”的典故。从现国清寺所在
                                                   勅命在寺设千僧斋,度四十九人出家,并                                                                                                                                   的地形( 见图五)看,寺 东面后侧 为山崖

                                                   命秘书监柳顾言制“天台国清寺智者禅师                                                                                                                                   陡坡,山脚岩石向南沿伸,控制了水流方向,
                                                   碑”。千僧斋独木桥难过。晋王杨广在《答                                                                                                                                  水流依山形岩石直向南面山脚冲去,遇对




                                  24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