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古桥神韵
P. 44
古 桥 神 韵
应是重修才符合实际。 通俗讲法而已,架桥并非重新建造桥梁,
由此可以认定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 仍只是大修丰干桥。
年)前,丰 干桥即已是 椭圆型石 拱桥,主 (四)元代的桥
拱券至今未变,仍为清前的旧建筑物。 元王朝崇尚藏传佛教,对汉族地区佛
(三)明代修桥记录 教采取保护政策,天台宗亦颇活跃,但宋
据《 天 台山 方 外 志》 载: 明“ 洪 武 甲 元之际,战乱频繁,余波仍殃及国清寺,
子(1384 年)大风雨作,方丈、佛殿、御 法事不振,元代许嗣《春游国清》诗,“丞
书阁、钟楼尽为摧毁,唯土地堂、雨花亭、 相故基云气合,仙人遗迹藓痕交。丰干去
山门仅存。”丰干桥位于山门前不到 10 米 后无人到,寂寂空门久不敲。”国清寺处
的距离内,山门还在,桥应该在,风大雨 于衰微时期。其间于 1340 年前后两次修
不大,高处的殿宇被大风刮倒,位于低处 建殿宇、山门、万工池、方丈室等,但无
的雨花亭、山门依然屹立,当然大风是吹 丰干桥和道路修理记录。元末明初,寺内
不倒这石拱桥的。若洪水大,冲毁的首先 两派僧人互攻,毁坏殿宇,但不可能拆毁
是桥头几百年的古树木、丰干桥、山门和 丰干桥,因两派僧人都要从这唯一通道的
雨花殿、土地堂,因此判断桥未冲毁。该 桥上出入并在寺内生活。元朝一代,桥、
时期国清寺处于衰落阶段,无钱修理殿宇, 路也必然受自然或人为毁损,应有大、中
至明永乐十五年(1417 年),主持天印仍 修发生,因不上层次,没有记载。元朝时
只能“维 持残垣旧状”。直到明隆 庆四年 期丰干桥无坍塌和重建的事情发生,丰干
(1570 年),重建过国清寺,不久又被火毁, 桥仍为原椭圆形石拱桥。
但大火烧不了石拱桥。到明万历二十三年 (五)宋代桥形
(1595 年),杭州灵隐寺法师如通应邀前 宋景德二年(1005 年),宋真宗赐黄
来主持国清寺,才进行大修,“主持如通 金万两重修国清寺。清康熙县志载:“五
垒石修 路架桥,鸠工 缮殿”。道路 桥梁长 峰双涧桥,国清寺前,建于宋景德三年(1006
期受自然摧残,无钱修理,失修无保养, 年)。”1005 年宋真宗拨款重修国清寺,
毁损严重,修建殿宇前,先修桥路,以便 第二年建造五峰双涧桥,表面看来合情合
行旅,是为必然。这以前二百来年,寺僧 理,可 1005 年前的桥呢?在此前寺内僧众、
仍在寺内生活,香客仍可安然进寺烧香拜 香客、游客仍能在寺内正常生活和进出寺
佛,说明丰干桥仍在,僧众仍能从丰干桥 院,说明原有桥梁仍然存在,能够通行。
上行走。若桥梁主体拱券已坍塌,即已无桥, 也不大可能在 1005 年底前一下子桥就坍倒
那僧众又如何在寺内生活。故“垒石修路 了,寺院不可一日无桥,丰干桥是唯一通道。
架桥”乃写文章中顺口,文字顺畅和习惯 事情那么凑巧,皇上一拨款,老桥就倒掉,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