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古桥神韵
P. 50
古 桥 神 韵
砌缝中渗漏水流,痕迹明显。侧墙条石表面
局部有粉状覆盖层,墙体略有变形(图三)。
二、成因分析
(一)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主要是现代超重车辆夜间偷偷
通行造成,20吨的额定载重汽车装载 80~90
吨的水泥,均偏一侧行驶,由于桥面较窄,
图二 石板栏杆
外侧车轮多压在离拱券边一米左右处,在车
轮的重力作用下,向外推挤拱券石,逐渐使
之位移,产生裂缝,由小变大。在拱脚处由
于基础的牵制,集中荷载的距离渐远,形成
纵向裂缝拱顶处宽,两端拱脚处为细缝。其
二是原修建过沥青桥面,稳定层使用振动
压路机。在当地另一条乡道公路上,一座
1985年建的石拱桥,叫干坑桥,在公路改建
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使用 20吨振动压路机
图三 三星桥侧墙
碾压稳定层时,造成拱券纵向裂缝和桥台开
裂(图四),成危桥,拆除重建,这是一个
实例。其三是三星桥原建条石拱券砌筑的错
缝距离太少,上下层两条石间错缝距离最少
图四
的仅 10厘米,一般在 12~20厘米间。四是
干坑桥拱券、侧墙开裂情况,正在拆除重建 石料精工细凿,横向干砌缝间摩阻力小。纵
向裂缝的产生,是重载、偏戴、震动和原砌
筑质量问题造成的。
(二)水蚀风化
改建成公路时,将坡桥改成平桥,东端
桥头原为丁字形踏步,改成公路桥后成斜坡
直线。桥面为泥结卵石路面,常有凹陷,排
水不畅,桥面积水,雨水渗漏。后改建成沥
青碎石路面,在车轮不断作用下,后期时常
破碎,形成凹坑,无法用沥青及时修补,只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