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古桥神韵
P. 80

古 桥 神 韵








                                                   间被荐,元帝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却以家                                                                                                                                   年号,据 此“桥记”是在 明朝洪武 年间撰

                                                   有老母需奉养,辞而不就。明初,朱元璋                                                                                                                                   写并书写的。但《四库全书》中《宋濂文
                                                   称帝,应召就任江南儒学提举,后为太子                                                                                                                                   集》内的《天台广济桥记》却没有最后这

                                                   及四个王子讲学,为太子师。洪武二年(1369                                                                                                                               一段落款文字,应是以后书写刻碑的落款。
                                                   年),奉帝命修《元史》,与义乌王炜同                                                                                                                                   长洋广济桥于元至正庚子年(1360 年)重

                                                   为总裁官。洪武十年(1377 年),以年老                                                                                                                                建告竣,推算宋濂当时 50 周岁,而明朝建
                                                   辞官还乡,在义乌西覆釜山肖皇岩创建釜                                                                                                                                   国朱元璋称帝的洪武元年为 1368 年,桥成

                                                   山书院。后因长孙宋慎牵连丞相胡惟庸谋                                                                                                                                   时宋濂尚未为明朝官员,应在浦江居住,
                                                   反案,明太祖朱元璋欲置其死,却因曾为                                                                                                                                   即使明初宋濂应召为官后,当年写下《天

                                                   太子师,有德有功,幸得皇后、太子力救,                                                                                                                                  台广济桥记》,距桥建成相差至少 8 年,
                                                   被改全 家放遂荗 州(今四川荗羌 地区),                                                                                                                                而一般桥记皆在桥成后立即请人撰写,刻

                                                   次年 5 月 12 日,途中病死于夔州(今重庆                                                                                                                              石立碑。如宋代陈骙的天台《临川桥记》、
                                                   奉节),时年 72 岁,知事叶以从葬其于莲                                                                                                                                杨似起 的天台《清溪 桥记》皆当 年写记,

                                                   花山下。后系冤枉而平反,正德时追谥文                                                                                                                                   叶正则 的黄岩《利涉 桥记》落款 时间“是
                                                   宪公。濂在世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                                                                                                                                   年六月 日记”。查阅古 代许多有 名桥记,

                                                   臣之首”,刘伯温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落款年月,有无皆有。看来长洋洪姓似乎
                                                   四方学 者称他“太史 公”,而理学 家却称                                                                                                                                决心要请当时最有名望的文人来撰写桥记。

                                                   他为“明代的朱熹”,文集续刻后,共著                                                                                                                                   《天台广济桥记》写于浦江也好,事隔八
                                                   有《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载后写于金陵也罢,是篇千古不朽的桥记。

                                                                                                                                                                                                                       据一般写桥记常识,认为国子生居易
                                                   三、桥记由来                                                                                                                                               应是在桥建成后即去浦江请记的可能性大。

                                                                 缘何天台长洋的广济桥不请当地文人                                                                                                                       但却时隔 8 年后,去南京请记,并请宋濂
                                                   撰写桥记,而能请到明朝大学士宋濂为其                                                                                                                                   好友、工于书法的王府录事杜环书写碑文。
                                                   撰写《天台广济桥记》,桥记构思严谨,                                                                                                                                   千里请人写记,需牵线搭桥之人,居易长

                                                   字斟句酌,内涵丰富、详实,文笔精练,                                                                                                                                   洋人姓洪,是国子监学生,只有他最具备

                                                   读后令人震撼,不愧出于国学大师之手,                                                                                                                                   请宋濂写记的条件。一是洪姓“其先有讳
                                                   是国内建桥史上的一篇重要记载。据清康                                                                                                                                   汉者,唐末自浦江海塘来迁,世多儒”。
                                                   熙《天台 县志》所载的 宋濂《长洋 广济桥                                                                                                                                洪姓祖上来自浦江,宗亲也多文人,可能

                                                   记》末尾 落款有“洪武 年月日撰 记,晋府                                                                                                                                与宋有文人之交,也有同乡之谊。二是宋

                                                   录事金陵杜环书”。这段文字中没有具体                                                                                                                                   濂刚为官,但名声早已很大,元时连元顺
                                                   写记时 间,仅“洪武”两 字显示为 明开国                                                                                                                                帝请他去当翰林编修都不肯去(因有民族




                                  68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