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古桥神韵
P. 81

第四届全国古桥研讨会








                                                   气节原 因),早已是名 扬一方。故 请有名                                                                                                                                作文章的风格和精神。但过分提炼,少了

                                                   的文人写桥记,记写得好,可名流千古,                                                                                                                                   秦汉时桥名、桥形,使后人无法知晓当年
                                                   确也如此。三是修桥铺路,系积德行善之事,                                                                                                                                 科技,令人遗憾。真是匠人造桥,文人作记,

                                                   符合宋濂所主张的道德观念。因宋濂是个                                                                                                                                   罢了!
                                                   理学家,提倡道德伦理,弘扬道德,教化                                                                                                                                   (二)罚恶扬善

                                                   后人,常为善事作碑记,有可能请得动。                                                                                                                                                  “以其小大之殊,而济人之功则一也”。
                                                   四是居易向宋濂详细介绍了长洋广济桥所                                                                                                                                   历史上广济桥虽有大小之别,然使人们不

                                                   在地理位置,山川、地形、水势和历史上                                                                                                                                   必再涉水涉险而过,则济助于人的功劳是
                                                   的桥梁沿革及桥名,建桥规模、经过、用                                                                                                                                   一样的。道出了只要是做好事、做善事,

                                                   工和费用,建桥中的艰难困苦,感动了宋濂,                                                                                                                                 不分大小,都是有功德的,应予赞赏和鼓励。
                                                   故濂“因 事感触而为 文”。其五可 能是历                                                                                                                                对社会中的“世道陵夷,使拔一毛以利物,

                                                   史上天台长洋广济桥,始建于殷,宋濂早                                                                                                                                   则怫然怒”的人进行无情的鞭挞。表扬了
                                                   在某古籍中已有所闻,古桥变迁与他所知                                                                                                                                   洪绍生一家领头建造广济桥的功德。

                                                   相符,居易所讲是为事实,今古桥重辉,                                                                                                                                   (三)建桥地点及时间
                                                   又能广济于行人,善事也,因此也乐于为                                                                                                                                                  “天台县西二十里有山曰鹧鸪”,此

                                                   其写记,真是“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                                                                                                                                   句中的“ 二十里”与实 际不符(地 理位置
                                                   之文哉”。                                                                                                                                                如图六),应改为“天台县西四十里,有

                                                                                                                                                                                                        山曰鹧鸪”,实际的地理位置是长洋村在
                                                   四、桥记解读                                                                                                                                               县城西约 20 里,而溪水的发源地则在白鹤
                                                   (一)精心构思                                                                                                                                              镇境内的鹧鸪山,鹧鸪山在长洋村西北约

                                                                 为 写 好《天 台 广 济 桥记》,宋 濂 在 听                                                                                                              20 里。未至天台实地考察的宋濂,对陌生

                                                   取了来客居易关于建桥经过和桥梁历史的                                                                                                                                   地方的相互间距离搞混了,或许是前来请
                                                   详细介绍,仍未提笔即写,先查阅了蔡襄                                                                                                                                   记的居易未把两个 20 里讲清楚所致。二水
                                                   为福建泉州万安渡写的桥记,又翻看了侍                                                                                                                                   合流至长洋,复折而西,此段称倒溪,然

                                                   郎叶正则为黄岩利涉桥写的桥记,且很仔                                                                                                                                   后流入始丰溪,滔滔东去。夏有暴雨,秋

                                                   细,清点了两记的字数分别为 122 字和六                                                                                                                                有淫雨,山涧蜃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倍之,“予斟酌其繁简”,考虑再三,把                                                                                                                                   奔夺冲撞,水势汹涌,长洋溪两岸一片汪洋,
                                                   要写的文字内容进行提炼,写成了 392 字                                                                                                                                隔洪水相望,“咫尺如隔胡越”。此句典

                                                   的《天台广济桥记》,涉及了大量信息内容,                                                                                                                                 出苏东坡于北宋 1100 年为广东英州(今英

                                                   十分精练,可谓精心构思,慎选内容,认                                                                                                                                   德市)写的《何公桥铭》,“维水之害,
                                                   真负责,一丝不苟,体现了一个文学大家                                                                                                                                   咫尺千里……鸡犬相闻,胡越莫救。”村



                                                                                                                                                                                                                                                                                                                                                        69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