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天台行旅》
P. 115
桐柏宫的重建和南宗道教文化的弘扬传播。 损一块瓦片。后来居住鸣鹤观时,经常飞跃围墙进出,陈国元佩服不已:世
天台人称张高澄为“海龟(归)道长”。他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应 外果真有此高人。而今菊清师的身影再也见不到了。
该是中国学历最高的道士。据说张高澄在美国的校园里打太极拳,吸引来自 在鸣鹤观,无论是张高澄还是其他的道友们,都努力追求那种“婴儿”状态。
于加拿大的菲利克斯来此出家,菲利克斯道姓为葛,道号嗣同,他的师兄是 婴儿生机最旺,元气最足,但很少有杂念或世俗功利的纷扰。桐柏道士叶宗
江嗣全。江嗣全 80 多岁了,在出家前帮人看护山林。出家到鸣鹤观后,经常 滨,温岭人,5 岁时父母双亡,8 岁时流浪他乡,后被温岭羊角洞道士收留,
练功,不但打太极拳,而且还踢飞腿。他原名江明相,有一个英文的名字, 成为道童,27 岁时上桐柏山,担任桐柏宫的主持,民国 37 年离开桐柏宫,在
是菲利克斯给他取的。菲利克斯不懂中文,不参加早晚课,但山下一些学校 平桥镇后村一个小庙里安家,边修道边耕种,自食其力。叶宗滨活了 106 岁,
邀请他去教外语,有一个外语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 声音宏亮,底气很足。叶宗滨老人从不练功,包括气功、太极拳。他说:养
早年,陈国元与鸣鹤观的菊清师熟悉,菊清姓孙,黄岩人,道号孙凝静, 生先“养心”。一个人若是存有私心、贪心、邪心,那么对悲欢、爱恨、好恶,
她学问高深,舞的是双飞剑,双剑轮转,水泼不进,“只见剑光不见人身, 不能善自调节与高度节制,足以影响身体的健康。“养心”的灵丹妙药就是“清
夜间进出都从墙上跃过,只见两道白光穿跃,不见人影。”陈国元听琼台村 心寡欲”、“清心”,能去贪心邪心,并能“知足”;“寡欲”能“知止”,
老人说,她经常在琼台崖顶上练剑,飞跃到琼台凉亭顶上,金鸡独立,却不 在进退取舍上,拿捏得准确,使自己不致于陷溺于苦恼、怨恨的深渊之中。
要做到无心。劳心过度,劳力过度,都不利于保养精气神。外无劳形之事,
天台山道教斋醮仪式 蒋冰之 摄 内无思想之患,保持愉快的心境,才有真正的健康。鸣鹤观庭院里花草茂盛,
▲
树木葳蕤,加之在山顶之上,气场特好。
鸣鹤观之后,是一片苍翠的竹林。山居田园风味尤为明显。天气晴朗,
阳光照在屋顶上,相当温和,忽然感受到清静无为的含义。
离开鸣鹤观,我眺望相隔盈盈一水的桐柏新宫,在碧波之中,原桐柏宫
已经安睡。桐柏宫成了一个远去的梦。
天台者,桐柏也,释谓之天台,真谓之为桐柏。
陶弘景《真诰》中说:“吴有勾曲之金陵,越有桐柏之金庭,三灾不生,
洪波不登,实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
桐柏宫位于九座山峰的中心,南边有紫霄峰、玉泉峰,东边有卧龙峰、
香琳峰,东北为玉霄峰,北为玉女峰。西北为莲花峰,西为翠微峰。与玉泉
峰对峙的是翠屏峰。陈国元说桐柏宫的风水,尽得仙山灵气之美。桐柏宫的
母山叫做大月山,自镇龙岩山绵延而来,玉霄、香琳两峰为玄武;鸣鹤观所
在的玉泉峰为案山,与玉女峰同为朱雀,玉泉峰朝斗坛的位置正适合步罡踏斗;
桐柏宫两边的抱山,是左青龙右白虎——青龙山连着卧龙、华琳两峰;白虎
山有紫霄、翠微两峰靠背。左剑山、右印岩,象征文武齐全。西北方有莲花峰,
秀丽雄奇。这样周全的地理位置,在全国是少有的。
咸丰皇帝曾虔诚抄录唐代崔尚的《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并序)》:
114 天台行旅 赤城桐柏桃源,餐霞访道遇仙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