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罗阳镇志
P. 203
罗阳镇志
1962 年冬为罗阳林场山洋坪林区,1970 年改办“五七”干校。1971 年 7 月始称五七茶场。
1974 年 1 月为省定点茶树良种繁育场。1984 年改称国营泰顺县山洋坪茶场,有职工 84 人。
茶场初办时,仅有老茶园 10 余亩,年产量不足 10 担。后发展猪牛养殖业,增加茶园有机
肥投入,并积极开垦新茶园,采用短穗扦插法繁育良种茶树。1990 年有茶园 420 亩,其中良种
茶近 200 亩,条式栽植,树冠整齐。茶叶产量 1203 担(场外收购 504 担),销售收入 101 万元,
上缴税收 17.10 万元,创利 5.80 万元。
1978 年,山洋坪茶场组织生产“3115”高档绿眉茶出口摩洛哥,为摩洛哥皇室特供茶。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制烘青及半烘炒绿茶,并加工花胚出售。1984 年开始生产乌龙茶。1989
年研制承天雪龙茶获得成功。1990 年,名优茶产量达 152 担,占全场总产量的 21.70%。此后,
名优茶发展更好更快。1999 年加工的第一、第二批“雪龙”牌春茶以 1600 元 / 千克之高价出
售山东省。
山洋坪茶场茶厂为温州首家省级示范茶厂,1992 年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1999 年 3 月,
茶场通过温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验收;同年 12 月,通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验收;2002
年通过省农垦局精品农业示范基地验收;同年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茶叶基地。2006 年获得
QS 认证。
自 1992 年开始,山洋坪茶场生产的雪龙茶、三杯香茶,先后荣获国际名茶银奖、首届中
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和银奖、中国浙江国际农博会银奖、浙江农博会金
奖和优质奖等奖项以及温州市农业名牌产品称号。(录自 2011 年版《泰顺县茶志》)
第二节 茶叶制作
茶叶制作也称茶叶加工,分初制与精制。
20 世纪 50 年代(含)之前,制茶靠手工操作(其中揉捻工序用脚踩蹂),以柴薪、木炭
为热能源。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使用机器,继而逐步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70 年代开始利
用电能为热能源和动力源,进而实现电气化甚至使用微电子技术。
初制 历史上罗阳与全县一样,是红茶区,以加工红茶为主。1952 年开始改制绿茶,之
后主产绿茶。
红茶制作 有六大技术:分批嫩摘、分级制造、室内萎凋、机器揉捻、发酵适度、炭火烘干。
绿茶制作 也有六大技术:分批嫩摘、分级制造、随采随制、高温杀青、机器揉捻、斜锅炒干。
绿茶与红茶制作方法的主要区别在高温杀青与发酵适度。
上述绿茶即绿毛茶,亦称炒青,是出口眉茶的原料。其外形为条索形。20 世纪 80 年代,
茶业科技人员汲取西湖龙井茶的工艺,先后创制承天雪龙、泰顺龙井、乌龙茶等特种茶。这些
特种茶也属绿茶,其外形为扁形。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