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5 - 罗阳镇志
P. 335

罗阳镇志


               废业,则田租无出,国课且亏。其患也,贫与富,公与私均也。吴君忧之,商诸田主。勿从。
               乃独捐粟千斤,分借诸佃,而薄其息,推陈入新,积之有年,粟且倍矣。又深思远虑,虑他日

               昧者以一家独捐之故,或仍视为己物,使良法难永存也。乃重定章程,刊为簿籍,将立碑以垂
               久远,而丐序于余。

                    余因回忆劝行之初,尝商诸吴君,故南院之仓,吴君昆弟咸与焉。而君又推之下阳,可知

               人之好善,谁不如我?惜我往岁匆匆赴选,未暇广劝八乡耳!使他日八乡贤者,睹吾三村之成
               效胥踵行焉,将见吾泰积储日充,兵荒有备,贫富乐业,民企益和。内患不生,外侮何惧?则

               食足信孚,兵且可去,是无须团练。深山一县,虽千百年为熙朝,永保此王土,可也。故乐为
               之序。

                      (录自林鹗、陶汉心《分疆录点注》)



                                                     重修文祥塔碑记
                    文祥塔位于城南象山,初名象山塔,后人重修,以塔攸关“文运”易名“文祥”。

                    此塔为明隆庆年间(1567—1572)知县周正崇鼎造,万历三十五年(1607)与崇祯十一年
               (1638)两度修葺。清嘉庆十七年(1812)塔圮,道光二十三年(1843)乡贤潘浦筹资重建。

               塔为七层六面,楼阁式砖木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巧。矗立于清溪之侧,点缀于天关山南,

               山城风光,为之增色。一九八二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惜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百年
               古迹,颓败不堪。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县文博馆暨罗阳镇政府发起重修,各界人士热情赞助,省文物局和县
               人民政府拨款支持,共筹资五万余元。历时一年,修缮完毕。文祥古塔,焕然一新。山崔巍以

               嵯峨,人磊坷而英多。古塔逢春,预示泰顺城中,经济昌盛,人才辈出,业绩辉煌。
                                                                                         泰顺县县长林绍濂

                                                                                          一九八八年十月



                                                      我的苦读人生

                                                         吴松弟
                    我出生在罗阳。罗阳虽然是县城,但改革开放前居民绝大多数是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我

               出生时,父母年事已高,在我幼小时便相继亡故。当帮助病中母亲的邻居深夜将我叫醒,告诉
               我母亲已经离我而去时,我还睡在母亲的脚后头。当时我才八岁,不知哭泣,只是发呆。自此

               以后,我成为农村的五保户,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变成了住校生。那时生产队很穷,每年给我提

               供 360 斤稻谷,提供了差不多 10 年。除此之外,我生活费的另一个来源,是出租自家房屋获
               得的每月 2 元的租钱。由于小学时经常吃不饱,我长得又小又瘦。


                                                           296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