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8 - 罗阳镇志
P. 338

ֻࣴ௉ḤḤḤ࢝॓໓໏ุ


               唐宋移民史、宋辽金元人口史,以及港口—腹地和中国近代地理的著作,发表一百五六十篇论文。
                    或许受我影响,我的一对双胞胎儿女从小也喜欢读书。我送他们的礼物,最多的是书。我

               跑书店也带他们一起去,他们找他们喜欢的书,我找我需要的书。天长日久,他们的书也越来
               越多,学习兴趣更与日俱增。他们从小都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和不错的成绩,最后都考上不错

               的大学。儿子尤其好学,文科理科,天上地下,历史地理,几乎没有不要看的书,门门成绩都
               名列前茅,高中尚未毕业便被美国长春藤盟校、著名的 DàrtmouthCollege 录取,并获全额奖

               学金。现在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生。
                    我通过个人的经历深刻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以没

               有知识;可以什么都喜欢,而首先要喜欢的应当是读书。财富需要,知识更需要。知识改
               变命运,知识自然也给人带来财富。古代农业社会,有头脑的人靠“耕读持家”,一边耕种,

               一边读书,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不缺。今天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对知识的追求更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录自 2012 年第 2 期《廊桥》,较长,故略删。作者吴松弟,罗阳人)



                                           胡雪岩,记得一个叫潘自彊的进士?
                                                         高启新

                    胡雪岩,一个盛极一时而衰败的红顶商人。潘自彊,一个正途出身的来自温州山区的进士。
               他们可能未曾谋过面,或许也彼此知名不知人。其实今天想来,已很难从了无痕迹的历史深处

               找到两者间的那怕细小的吉光片羽了。往事并不如烟,因缘际会,一件天大的事件,两人却载
               入史册。并为江浙的读书人同心合一,争取斯文而一同走在一起。

                    潘自彊来自温州的偏远小县泰顺,是我的同乡。在科考时代,三等小县能出举人已是了不
               得,何况是进士?而整个清代,泰顺也仅出过三位进士。这潘自彊、潘其祝兄弟就居其二。故

               关于他们的种种传说一直在民间盛传。潘自彊出仕后,留京户部任主事,而他与胡雪岩的交集
               即从此开始。

                                                              一
                    2012 年 6 月,我来到杭州住在清河坊边的吴山驿客栈里,在六月黄昏的雨帘下,我独自

               沿着街中的溪流款款漫游。却意外的邂逅了胡庆余堂。胡雪岩传奇的人生也即紧随而来。
                    我曾写过潘自彊。在描述他的生平里,重点围绕对一个晚清奇案的勾画,那时文字里的主

               角是潘自彊,胡雪岩是配角。但在“杨乃武与小白菜”里胡雪岩却是大大得力的重要角色。一
               个商人的襟怀,够后人细细地品尝。对于读书人,他是一个斯文气十足的儒商。而在风刀霜剑

               的商场,他又是一只永不服输的雄鸡。表面上他败在自己在洋商倾轧的手里,输在自己膨胀的
               垄断野心里,实际上他是输在帝国人治社会无形的绞索下。然而,他从一个贫寒的跑堂伙计用

               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建立起晚清的几近完美的民间资本商业帝国的神话。这与胡雪岩游刃有余

                                                           299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