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8 - 罗阳镇志
P. 388

ֻ൅௉ḤḤḤሷ࢝ა༝෌


               酒宴中途,新郎新娘逐席敬酒,首敬舅舅;舅舅还礼众宾,最后起座。舅舅起座,鼓乐齐鸣,宴散。
                    拜堂    在午后进行,四傧相分别领新娘新郎到厅堂行婚礼,鸣炮奏乐。一拜天地,二拜高

               堂,三拜媒人与亲戚长辈。受拜亲戚回赠红包,一般均避谢。最后新娘新郎对拜。
                    洞房酒与闹洞房    洞房酒一般在吉日当晚十时左右举办,俗称“暖房酒”(有的与晚宴同

               时举行)。席摆厅堂正中,红烛交辉,新郎居首席,两男傧相分坐左右,各把一壶斟酒,与新
               郎正对面的必选父母双全的青少年。席间乐班频频奏乐唱曲。宴毕,大放鞭炮。二傧相执喜烛,

               乐班丝竹声欢,喜气洋洋,送新郎新娘入洞房。闹房时,众说戏谑话,取逗新娘。
                    回门与送七日    嫁后次日,娘家父亲即送物件给女儿,婿家设宴请岳父,兼谢相帮人。翌

               日早,女儿偕同婿郎随父亲回娘家(当晚回夫家),叫“回门”。出嫁六日,娘家即备盂担(含
               衣服)到女儿家,叫“送七日”。 七日晨,婿家设宴请客。新娘晨起切南瓜(只切一刀)。南

               瓜多子,以兆螽斯衍庆。20 世纪 50 年代后,“送七日”改“送三日”。
                    做年婿    婚后次年正月,新婿备盂担到岳父家做客,叫“做年婿”。对岳父母行跪拜礼,

               带礼品分赠岳父嫡系亲属。受礼各家先后宴请年婿,岳父一一作陪。最后岳家再宴嫡属各户,
               称“回杯”。

                    还有童养媳、姑换嫂、赘婿(男嫁女)、上门(进寡家为夫)、典妻之俗。今,童养媳、
               姑换嫂、典妻陋俗已彻底废止。



                                                   第三节   丧    葬



                    罗阳丧葬习俗内容丰富,分忌讳语、俗套、殡葬改革加以记述。

                    忌讳语    对于人的去世,罗阳人言语表达较婉转。老人去世说是“老人走了”“老了”“回
               去了”“过山了”“百岁了”,也有说“殁了”“没用了”。尤其在死者亲属面前不会直言“死

               了”。对已经去世的人称“古来人”。
                    俗套    即丧葬习俗中成套做法。

                    寿坟    即生人墓。墓形如椅,故称椅子坟。坟内设穴,坟面嵌石,讲究程度悬殊不一。普
               通的,在穴洞口上架酒桌,正中立香亭。亭正壁刻坟座字、坟主名号和子孙落款,额刻郡名。

               穴门大字刻“某(姓)公墓”。
                    寿棺    凡较殷实家庭,人步入老年,则选粗大杉木锯成厚板,择吉日请寿方师制作棺椁,

               称“立百岁方”。棺称寿棺或寿方。寿棺内外壳帖纱布、上油灰、加色料再涂油(桐油)或漆。
               两端写大大的福、寿二字。

                    寿服    包括寿被、寿衣(也称百岁衣)、寿鞋、床头脚踏等。预先备办,有“压寿充喜”
               之意。今人不兴预制。

                    送终    老人弥留之际,举家大小守在老人床前,目送老人咽气,有在外地者,力争及时赶

                                                           349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