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罗阳镇志
P. 41
罗阳镇志
一
罗阳镇位于泰顺县西部边陲,其地理位置北纬 27º33′东经 119º42′。东至筱村镇;南至
下洪乡、南院乡;西至福建省寿宁县犀溪乡、坑底乡;北至岭北乡、仙稔乡。区域面积 93 平
①
方公里 ,其中(2006 年)建成区 4.60 平方公里。
e
罗阳镇地质地层属上侏罗统火山岩系(J )第五段(J )和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K )朝
3
1
3
川组(K )。境地处洞宫山余脉,其地势西部东北高西南低,而东部南高北低。城区海拔 500
10
米上下,最高海拔(天关山)1269.50 米。境内散布海拔 600 米上下的山丘,山丘之间镶嵌狭
长的小盆地和山坡地。溪流分飞云江水系和交溪水系。罗阳镇与仙稔乡界河——仙居溪与境内
察溪入飞云江;罗阳与邻省界河——寿泰溪和境内三漈、太平溪入交溪。罗阳属中亚热带海洋
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春夏水热同步,秋冬光热互补;云雾较多,日照较少;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相对湿度高;霜雪年年有,而严霜不多,强降雪罕见;气压变化小,风以“缓
风”为主;暴雨、干旱、冰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偶有发生。
二
罗阳,古时亦作罗洋。元时称罗阳村,元中后期渐成自然镇。明景泰三年(1452)泰顺设
县,罗阳为县治地。民国 24 年(1935)罗阳设镇。此后,1958 年至 1970 年称之为罗阳人民公
社或罗阳生产大队,其余时间均称罗阳镇。
建县前,罗阳为瑞安县义翔乡属地,建县后为县治地。1935 年至 1949 年 5 月,隶第一区;
1949 年 9 月设镇人民政府,隶罗阳区;1950 年 10 月改为县直属镇;1952 年 4 月复为罗阳区属
镇;1956 年 3 月为县直属;1958 年 11 月至 1970 年属罗阳红旗人民公社,至 1983 年属罗阳区;
1984 年复为县直属镇至今。
明代,城内设太平、士林、登俊、文明、承宣、永安六坊,城外设东隅、西隅。清康熙
四十年(1701),城外改设东、西、南、北四隅;民国 18 年(1929),实行街村制,24 年(1935)
改保甲制,城外各隅析出设乡,罗阳镇辖城内 7 保。26 年(1937),葛绳岭、将家洋(《泰顺
县志》称张家洋,误)、卓家坑、东溪头、双港渡等村由福建省寿宁县犀溪乡划入。27 年(1938),
辖 16 保。35 年(1946),划进岭北乡、鹤巢乡的全部地和洪岭乡的部分地,辖 20 保。
—————————
①已见罗阳镇总面积三个不同数据,1984 年《泰顺县地名志》载:罗阳镇总面积 35.56 平方公里;
鹤巢乡总面积 29.37 平方公里;南山乡总面积 25.78 平方公里。以上三者之和 90.71 平方公里,应为罗阳
镇(1992 年至 2010 年)域总面积。1990 年《泰顺县志》所载同上。2000 年《泰顺县城总体规划》载:
镇域总面积 93 平方公里。2007 年《罗阳镇人大志》载:罗阳镇域总面积 102.82 平方公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