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罗阳镇志
P. 43

罗阳镇志


                    县城街道,明代有2街1弄;清代有3街3路1巷。民国时期有5街2路3弄。1990年
               末共有 28 条街(路)38 条弄巷,其中混凝土路面占 90%。20 世纪 90 代至 21 世纪初,县城基

               础设施建设大发展。2011 年,老城区共有街、路 75 条以上,弄、巷 86 条以上;新城区已建成
               18 条路,其余在建中。

                    明代中期建县,先后建成从罗阳通往外县的古道共 6 条,通县内各地的古道 13 条。1958
               年至 2010 年建成的过境或始(终)端在罗阳的公路,省道 2 条,县道 4 条,乡道 1 条,专用

               公路 3 条。1998 年实现村村通简易公路,2009 年全面完成康庄公路工程建设任务,实现通村
               公路路面白化(混凝土)。

                    明正德年间至 1984 年建的民间桥梁共计 37 座。1958 年至 2010 年建的公路桥共计 30 座。
               今存碇步共 12 条。明正德十年(1515)至 2010 年建的路亭、凉亭至少 56 座。

                    明景泰四年(1453)设瑞泰驿道,从罗阳城东北行至瑞安,开罗阳邮政之先河。清宣统二
               年(1910),泰顺邮政代办所开办,民国 27 年(1938)始设县际邮路,1950 年始设县内邮路。

                    民国 19 年(1930)设无线电台,开通罗阳至杭州电报和无线电话。23 年(1934)架通罗
               阳至景宁长途电话和罗阳至洲滨(今洲岭)、龟伏(今龟湖)、岭北、司前双铁(电话)线,

               开启罗阳长途电话和农村电话的历史。1951 年,设市内电话。2002 年,实现电话线路标准化,
               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报传输自动化,村村通程控电话。2000 年,罗阳移动电话基站开

               通,实现移动电话全覆盖。2003 年引入光缆宽带技术,2010 年处于 ADSL 向 FTTH 演进时期。
                    罗阳的电力设施建设启于 1955 年,1958 年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溪尾水电站。至 2010

               年,罗阳域共有在产水电站 7 座,总装机容量 3350 千瓦。
                    较大的蓄水设施建设起于 1958 年,至今共有灌溉用水水库 2 座,总集雨面积 0.82 平方公里,

               总库容 21.60 万立方米。蓄水量不足 1 万立方米的山塘 22 口,总集雨面积 53.86 平方公里,总
               蓄水量 15.59 万立方米。

                    饮用水设施,明代多修井。1982 年至 2008 年,先后建岭尾水库、苦岭下引水工程、引杨
               梅洲水库水、建城关应急备用水源和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在新城区建高位水池。城郊农村,

               自 1985 年开始建自来水设施,至 2010 年全镇 20 个行政村建成饮用水工程 45 处,98% 以上人
               口用上自来水。




                                                           五


                    罗阳的经济,总体上至今尚欠发达。长期以农业为主,到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工业领先。
               1989 年,工业收入占工农业总收入的 80%。

                    长期以来,罗阳人为温饱劳作。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10 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
               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增,入住人口大增,蔬菜需求量陡升,保护耕地和发展蔬菜生产,成为罗阳


                                                            4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