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罗阳镇志
P. 44
ۀḤḤḤඍ
农业工作的两大重点。
罗阳耕地少,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县水平。1998 年编制《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
2010)》。此后,至 2010 年,一直以管控建设用地、禁止耕地抛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复垦灾毁耕地和荒芜耕地、开荒造田等措施保护耕地。1973 年开始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之后不
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蔬菜基地,引进科学技术,推广大棚栽培,保证食品安全,更新蔬
菜品种,发展蔬菜生产,保证市场供应。
林业资源相对丰富,1965 年山地总面积 25678.30 公顷,其中有林山面积 15968.70 公顷,
林木蓄积量 2.13 万立方米。经过四五十年造林护林,2010 年,林木总蓄积量为 122.24 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79.06%。
历史上农户少量养殖,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小规模养殖。猪,1949 年末,全镇存栏量为
800 头,1988 年饲养量为 6550 头,创历史最高纪录。之后,每年基本保持 6000 多头饲养量。
2010 年,出栏 3379 头,年末存栏 3173 头。牛,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少数殷实农家饲养一两
头。1979 年全镇存栏 341 头,之后饲养量减少,2010 年出栏 22 头,年末存栏 67 头。羊,山
村养殖条件较好,1979 年末存栏 316 只,之后,年饲养量升至千只上下。兔,历来以笼养肉兔
为主。20 世纪 80 年代始养长毛兔。2010 年,全镇饲养量为 8000 只。禽类养殖,饲养鸡、鸭、鹅、
鸽等,2010 年,鸡饲养量 4648 羽,鸭 2083 羽,鹅 600 羽。淡水养殖,1985 年开始,建水塘、
利用稻田和水库,养殖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鲶鱼、泥鳅、黄鳝等,颇有收获。部分溪流
养观赏鱼。
20 世纪 50 年代后,罗阳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从 1952 年茶园面积 12.40 公顷、1953 年总
产量 2.50 吨,发展至 2010 年,茶园面积 103.20 公顷,茶叶总产量 115.70 吨,茶叶加工厂 11 家,
茶叶经营企业 13 家。
工业,明清至民国,仅有手工业。1949 年,全镇有小作坊 6 家,总产值 20 万元(旧币)。
经过 60 多年发展,2010 年工业总产值为 6.10 亿元。主要有建筑、陶瓷、机械制造、印刷、食
品加工、酿造、竹木加工、橡胶制品、化工等行业。
商业,元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商业萌芽,清、民国时期,有少数经营食盐、“五洋”(洋火、
洋皂、洋油、洋钉、洋布)及南北货的小商店,有小规模的庙会和仔猪、耕牛集市,寿宁、龙
泉等山区县的小商贩来往于罗阳。1949 年,私营商业 30 多户,年经营额不足 200 万元(旧币)。
1961 年后至 2010 年,罗阳商业经营户(未计药品、金融、旅游、运输业)为 1470 余家。经营
行业主要有:粮油、副食品、生活用品、生产资料、服务业、房产、外贸等。在外企业共 13 家。
运输业,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货运工具只有扁担,客运工具是用得不多的轿。1958 年分
泰公路通车后,手拉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飞速增加。2010 年,注册罗阳的大型汽车 6
辆,小型汽车 1020 辆。汽车运输市场化,运力充沛,物流快捷。汽车客运也获较大改善,长途、
短途、市内运输运力都较充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