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仙稔乡志
P. 77
仙稔乡志
油菜籽 早有种植历史,但量小。20世纪50年代中期,引入优良品种“胜利”油菜、浙油7号、
丰收4号等。据统计,1966年种植面积1亩,产量0.013吨。1980年播种38.60亩,总产0.595吨。80年
代每年基本保持40亩左右。1998年播种面积扩大到300亩,总产15吨。21世纪后,种植面积又回落,
2010年63亩,产量7.80吨。
花生 宜种植,但不多。1982年播种17亩,产量1.30吨。1996年种植4.50亩,总产0.363吨。1997
年种植150亩,总产7.50吨。未见其他年份种植数据。
果用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种,1986年种植14.90亩,总产44.35吨。1987年200亩,总产82吨。
未见其他年份种植资料。
烟草 农民小量种植。
草莓 2010年三滩草莓示范基地建立,面积7亩。
其他
绿肥 20世纪60年代初引种紫云英(红花草籽)成功,既为连作早稻有机肥,又作猪饲料。
六七十年代每年播种600亩至800亩,八九十年代每年播种1000亩以上。21世纪初期,种植面积减少,
每年种上百亩。
第四节 养 殖
饲养畜禽历来是农民主要副业,但只限自产自食,量小。20世纪50年代后期实行人民公社化,将
户养家畜集中饲养,办畜牧场失败。60年代中后期恢复户养,饲养量逐渐回升。90年代始有农户创办
饲养场,成规模饲养,产品市场化。乡政府外请技术人员,传授饲养、防疫知识,培训技术,建立疫
情测报、预防机制,促进禽畜业发展。2009年乡政府启动山区特色畜牧业发展项目,红光禽畜业合作
社成立。
畜类 以猪、牛、羊、兔为主。
猪 “农家不养猪,犹如秀才不读书。”这口头语反映了小农经济时代每个农家必养猪的历史事
实。农民养猪,一为增加经济收入,二为积农家肥料。农家养猪沿用“熟食软栏”的方式,用番薯藤
叶、肥田草(红花草籽)和泔水为饲料。据统计,1966年,全公社年饲养量1034头,户均1.10头。年
出栏337头,年终存栏697头。20世纪70年代,猪的饲养量有较大发展,每年的饲养量为2000头至2500
头,户均1.70头至2.20头。80年代初开始兴办养殖场,家庭散养与规模养殖相结合。1985年出栏2600
头,年终存栏3200头,年收入50多万元。1996年全乡全年饲养量3175头,出栏1820头,年终存栏1335
头。21世纪初,农户散养基本消失,总饲养量有所回落。2002年饲养量1712头。2010年三滩、上稔各
新建一个生猪养殖场,繁育母猪25头,出栏仔猪500头、肉猪800头。
牛 历史上农民养牛主要为了耕田,其次为了积肥。民国时期只有少数较富裕农民才有条件饲
56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