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泰顺县教育志
P. 158
·96· 泰顺县教育志
学1所,初级小学9所,在校学生共404人。全县学校由县人民政府接管,废止省学区辅导制和师范区
辅导制(地方教育对学校进行辅导的机构)。
1950年秋,县内开始划分辅导区,建立辅导委员会。各辅导区辅导委员会由委员5~7人组成,设
主任委员1人,下设调研、联络、宣教等委员。辅导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开展社教(指扫除文盲、开
展成人业余教育),举办职工夜校、民众夜校;帮助民办公助学校建立教育委员会;帮助私立学校健
全校董会组织;检查、督促各科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1953年,县内各区成立区中心小学,负责对本学区小学的行政管理和辅导工作。辅导员由区中心
小学校长兼任。区中心小学根据文教工作方针、政策、指示及文教科关于小学教育工作意见,对本区
初等教育进行全面监督与检查,其基本任务是检查学校政治思想工作与教导工作情况,了解教师的思
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向、知识质量及健康状况;考察学校工作的物质经济条件;总
结与传播学校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具体指导和协助本区
各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提高学校工作及教学水平。
1960年,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举办教育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公社对该范围内小学的领
导,区中心小学辅导区改为以公社范围划分,设立公社中心小学,对本公社内各小学实行辅导、管理
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学的辅导体制被砸烂,全县除罗阳小学外,其余小学下放到农村大队
办,大队建立贫下中农领导小组管理学校。1969年7月开始,全县各区相继成立教育革命办公室(简
称“区教办”),为县教育革命办公室(简称“县教办”)派出机构,行使各该区内小学辅导管理之
责。
1977年9月,撤销县教办,恢复县文教局。1978年,六个“区教办”改为“区文教组”作为县文
教局派出机构,行使对各该区内小学辅导管理之责。
1983年8月,撤销各区文教组,恢复各区中心小学辅导制,任命区中心小学校长,恢复公社中心
校,任命公社中心校校长,在县教育行政和同级党委(公社党委)双重领导下,负责全区、公社的教
育行政工作和对各小学辅导工作。
1984年开始,随着机构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逐步实施地方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的办学体制,把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轨道,各乡(镇)建立教育管理委员会,撤销中心小学辅导
制。1992年7月,全县撤销各“区教办”。
1998年8月,县教委在原区片的基础上,设置7个学区教育办公室(简称“学区办”),作为县教
委的派出机构,负责本学区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指导工作。
2012年12月,县教育局仍按罗阳、司前百丈、筱村、泗溪、雅阳彭溪、仕阳、三魁7个学区教育
办公室(学区办)的地域面积、师资、生源数量及工作量等不同情况,从有关学校调整、配备、充实
各学区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各学区办在贯彻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协调各项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