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5 - 泰顺县教育志
P. 365
泰顺县教育志 ·303·
林 韶
林韶﹙1042—1112年﹚,字仪甫,号芗岩居士,宋平阳归仁乡三十九都四溪(今泗溪)人。精通
经史,喜文墨。元丰年间(1078—1085),设蓝儒宅学馆,招收族人及周边子弟入馆授课从学。自此
始,泗水之畔,注重笔耕,学风鼎盛,文风蔚然,科甲蝉联。据《分疆录》《温州府志》及《林氏宗
谱》记载,自北宋熙宁三年至南宋景炎二年的207年间,登文进士28人,武进士17人,时称“十八学
士”,是县内著名的“进士之乡”。次子林杞登进士,授官尚书吏部郎。林韶因子而贵,钦赠大中大
夫。一所开创的儒蓝宅学馆历史近千年,在泗溪乃至全县的教育史上都有其极大的贡献。儒蓝宅学馆
实际上是境内早期的教育机构,林韶亦为境内历史上为泰顺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者。
徐元德
徐元德(1139—1201年),字居厚,号牧斋,南宋瑞安义翔乡五十九都仙居人。好学笃行,
青年时期游学于永嘉和东阳,后因研究《周易》而出名,与吕祖谦、陈龙、戴岷为友。淳熙四年
(1177),赴漕司试夺魁,次年登进士第四名。任邵武军学教授期间,讲论明理,行为端正,为诸士
表率。后历官莆田令、国子监正、太常寺主簿、徽州通判、通州知州等,居官清正,政绩显著,以身
作则,为士人颂扬。任徽州通判时,“翻阅文案,至忘寝食。吏牍山积,迎刃而解,于是民皆称其明
断”。江东转运副使、著名诗人杨万里向朝廷推荐徐元德这样评价他:“具官东浙名儒,朝列正士,
持论鲠挺,特立不阿。”后晋知通州。善于栽培人才,著名学生有蔡幼学、徐邦宪、葛洪、章徕等。
元德卒于通州知州任内,享年63岁,赠朝散大夫,入县先贤祠。与陈傅良合著《周礼制度精华》,下
册是他力作。另有《樵夫集》,佚。
吴子益
吴子益(生卒年不详),南宋瑞安义翔乡五十七都库村人,宋进士吴驲之父,因子特封武略郎。
宋淳熙八年(1181),为培养族内子弟,在库村创设侯林书院。据新山《吴氏宗谱》,“在谏议公墓
前创办书院为子孙读书,故曰‘侯林’”,然至清乾隆时书院已是“久废址存”。
吴子良
吴子良(生卒年不详),字道醇,南宋瑞安义翔乡五十七都库村人。宋绍定己丑进士,官象州
武仙令、殿前左司计议,曾于淳祐年间受命前往开封参与修复皇陵事。宋淳祐二年(1242),丁优在
家,“建精舍数间,训诲子侄”。不久建中村书院,址设库村中宅巷口,因地得名。据《吴氏族谱》
载:“在本村中宅巷口创办(中村书院),为子攻书于其内,宋淳祐二年殿前司计议子良公立。”之
后,仿效窦燕山“五子联芳”,匾其堂曰 “桂芳堂”,并作“道学”“孝友”“睦族”“修身”“齐
家”五条格言,以训弟子。清雍正十一年(1733),其第十七世孙重建中村书院(今库存戏台坪旧址
尚存)。
蔡起辛
蔡起辛(1228—1301年),字若金,号絜矩,平阳县归仁乡四十都章峰里(今雪溪、富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