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8 - 泰顺县教育志
P. 368

·306·                                    泰顺县教育志


                  林 鹗
                  林鹗(1793—1874年),少名颉云,字太冲,号愚谷,清代一都李庄(今里光)人,后居七都南
             院桥下村。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人磊落耿直,刚正不阿,有“奇士”“正
             士”之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考中岁贡后屡试不第,遂弃功名,出任粤西学使孙铿鸣幕僚,后

             为兰溪训导。告老还乡后,仍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于同治三年(1864)倡办南院社仓,并亲自制定
             《社仓章程》,确保赈济事功。独家修纂泰顺《分疆录》,认真考证,悉心订正旧志疏漏与舛误。
             对境内地理环境,亲历考察10余年,足迹遍及全县山山水水,订正了旧志疆界之谬误,对全县溪流
             源头,流经乡村,出口入海等亦一一补记。同治十三年(1874)逝世,享年82岁。未及著述的少数卷

             文,由其子林用霖续辑完成。林鹗以逾古稀之年纂辑泰顺《分疆录》,父死子继,历经十八春秋,纂
             成泰顺建县500多年来难得的史籍。除《分疆录》外,其著作尚有《望山堂文集》《花木栅》《借刊
             录》《阳符笺》《琴学全书》(二卷)等。



                  潘鸿康
                  潘鸿康(1856—1922年),字弗巨,又字迪斋,清代罗阳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岁贡。为
             人笃实浑厚,博学多才,一次在清理古籍中,偶然发现《九章算术》和《算学通考》两书,把书中
             400多道题全部解出,并将自学心得写成《代数启蒙》和《玉鉴代数》两书刊行。其时正值陈六舟试

             温州古学,他荣获温属数学桂冠。其数学演草还在《浙江校士录》刊出,从此声名大振,先后被聘为
             兰溪、乐清、秀水(嘉兴)及福鼎、宁德等县数学教习,深受学生欢迎。前后四次执掌罗阳书院。光
             绪三十二年(1906),书院改办高等小学堂,任首任堂长,对筹集经费、添置教具、增加班级、扩充
             校舍等,无不悉心规划。被誉为新学先导者。光绪三十四年,卸校长职,以视学身份下乡宣传文化,

             倡导新学。民国政府成立后,任劝学所所长,致力革新教育,对全县私塾改为小学堂作过贡献。


                  周恩錡
                  周恩錡(1875—1934年),原名念琦,字季蓝,秀涧人,清光绪由优廪生中辛丑兼科副贡,时人

             称其为举人。与兄周恩煦同入诒善祠塾,拜孙衣言、孙锵鸣门下。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年青时候,
             多在瑞安、平阳一带讲学,深得瑞、平文人的赏识。曾受聘浙江省任考官职。年老还乡,还手不离
             卷,学而不倦。一生待人和气、谦逊,深受当地人爱戴。



                  许笃仁
                  许笃仁(1887—1941年),名超,又字福同,横坑人。17岁时,许笃仁负芨到罗阳书院学习,成
             绩优异。经书院主讲潘鸿康推荐,考入南京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资质超群,被该校
             总教习蔡元培推荐到北京任北京图书馆馆员兼北大助教。民国2年(1913),应县知事张元成和劝学

             所所长潘鸿康的邀请,许笃仁任罗阳高等小学(原罗阳书院)校长。期间曾赴北京,与温州同乡、词
             学泰斗夏承焘相识,并成为好友。民国12年,被省立第十中学特邀为国文科教员。民国18年,受邀回
             泰任教于泰顺师范讲习所。民国23年,因经费短缺,讲习所被迫停办,许笃仁再次应省十中的邀请重
             返任教。民国27年返乡,与高仲伦等兴办泰顺瓯南公学。民国28—30年,除了在瓯南公学任教外,还

             在三魁、筱村、莒江等地的自筹高、初中补习班任教。民国30年2月,许笃仁受邀到郑楼温州师范学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