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2 - 泰顺县文化志
P. 322

第八编 地域文化                                          ·259·


                 神力法功为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唐末时期,反贼扰攘,社会动荡不安,陈子良经常在关

                 键时刻出现,佐助平寇将军平定内乱。平寇将军将陈子良功绩上奏朝廷,朝廷想给他封官,
                 被婉言拒绝。陈子良死后,还继续保佑乡人。乡人乘坐的船只在海上遇到风浪即将倾覆时,

                 只要一提到他的姓名,风浪便立即停歇,于是乡人回乡后为他立祠祭祀,称“庄济殿”或
                 “陈大翁庙”。北宋端拱二年(989),宋太宗封他为“惠民侯”。宣和二年(1120),宋

                 徽宗加封为“护国惠民侯”。德祐二年(1276),宋恭帝加封为“护国惠民福善圣王”。元
                 至正二十二年(1362),元顺帝加封为“庄济护国惠民福善圣王”,民间简称“庄济王”。

                 境内原莒江、南浦、洪口、泗溪下桥、玉西等地立有庄济王庙。有些地方称陈大翁宫。今泰
                 顺县内陈大翁宫有10多座,泗溪镇下桥和西地的陈大翁庙较大。



                      五、徐三翁信仰



                      徐三翁俗身是北宋仙居人徐震。徐震生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少年即努力

                 读书,博学宏词科出身,官至温州府判,为官秉公廉洁。清嘉庆《瑞安县志》载,宋宣和
                 二年庚子(1121)夏四月七日,方腊攻进温州,紧逼瑞安境。瑞安县令招募义勇4万,由徐

                 震领兵分守要道。方腊兵从吹台山入,徐震率义勇在小岭(今瓯海、瑞安交界的军事要地)
                 抗击,激战中阵亡,时年58岁。其灵柩由

                 其子徐清扶归,途经筱村,天降甘霖,有
                 神童念符咒称徐三公到此保护当地田园丰

                 收,人丁太平,科甲联登。徐震死后,钦
                 宗皇帝敕封为忠训郎,并立庙祭祀。明洪

                 武三年(1370年)八月十六日,朝廷又加封
                 徐震为忠训侯王,入县乡贤、忠义二祠,

                 正祀典,复建徐震庙。清雍正七年(1729
                 年),徐震之墓以名臣享受官银修葺。历

                 史上三个朝代三位皇帝先后敕封徐震,人们
                 尊称他为徐三翁(公)或大翁。自宋代以

                 降,后人为徐震建庙立祀,称忠训庙,亦
                 称大翁宫、徐三公殿或徐三翁庙。今泰顺

                 县内有20多座忠训庙,其中包垟乡涂坑村
                 和泗溪镇西地村的忠训庙规模。每逢农历

                 六月初六(徐震诞辰),徐岙忠训庙举行
                 祭祀活动。活动详下文“民俗节庆”。                                图8-2 筱村徐岙村忠训庙(摄于2008年)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