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4 - 泰顺县文化志
P. 324
第八编 地域文化 ·261·
宫庙在雅阳沐峰。
九、黄九公信仰
黄九公的俗身名伯浩,唐僖宗
年间(872—888)寿宁犀溪人。据
传,黄九公曾上闾山学法,师父除
了叫他舂米,从来不传法术。舂米三
年,黄九公想回家,求师父教给他一
些法术。师父将舂米槌赠送。行至半
路,前面有江河阻道。黄九公嫌舂米
槌笨重,将其丢进江中。江水立退,
方知舂米槌是宝贝。又一程,有山挡
道,黄九公将舂米槌丢过去,山裂开
一缝,刚好让他过去。回到家乡,黄
九公就用这舂米槌替当地人驱邪除
恶,深得大家爱戴。九公去世后,出
圣为神。今翁山、新浦、上洪、西旸
老鹰岩、葛阳下垟坪等地有庙供奉黄
九公。
图8-3 罗阳镇上洪村黄九公宫(摄于2008年)
十、白马三郎信仰
有说白马三郎的俗身是西汉福州人,姓驺名寅,闽越王郢三太子。而据史料记载,王审
知在军中常骑白马,因家中排行老三,因而也称“白马三郎”。王审知在福州执掌福建军政
大权前后达29年之久,堪称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明智的政治家。白马三郎是福建、台湾一带
广泛信仰的道教神灵之一,是福州地方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的典型神灵。传说中的白马三郎
年少英俊,爱骑白马,善于骑射,世称白马三郎。白马三郎曾射死一条兴风作浪、危害百姓
的巨鳝,自己也因此身亡,当时年龄尚不及20岁。老百姓为纪念他,尊称“白马王”,立庙
春秋祭祀。今泰顺县内有白马三郎庙20多座,最大的在雅阳镇中村。莒江一带尚流传叶山公
与白马三郎斗法的故事,该传说故事反映了底层百姓对影响的渴望和敬仰,也说明道教在闽
浙一带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