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0 - 泰顺县文化志
P. 420
第九编 文物 ·357·
式悬山顶。该桥结构坚固,造型优美,系境内八字撑木拱廊桥代表性建筑之一。
泰顺廊桥——永庆桥 位于三魁镇下溪坪村,系伸臂梁式木平廊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年
(1797)。该桥全长33米,宽4.50米,距水面8米。单墩双孔,廊屋12间,明次间为2层重檐
楼阁式,屋面四翼角高翘,造型优美。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顺廊桥——毓文桥 位于罗阳镇洲滨村水尾,系单孔石拱木廊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九
年(1839)。该桥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0米,拱圈纵联筑砌,呈半月状。桥面上建廊
屋7间,28柱,3层楼阁式,木拼花栏杆。第二层设神龛,屋面重檐,四角攒尖葫芦顶,四翼
角高翘。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仕水碇步 位于仕阳镇溪东村,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清嘉庆二十五年
(1820)重建,1987年重修。该碇步全长144米,共233齿,每齿分高低两级,分别使用白花
岗岩和青石砌造。上下游河床深埋木桩和木框架成“井”字形,内砌卵石。桥头南侧有历代
修建碑记12方。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溪胡氏大院 位于雪溪乡桥西村。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至同治十三年(1874)
间,由胡氏大院、胡氏小宗祠、胡氏大宗祠、凤垅厝、外垟厝及胡氏书斋等构成规模宏大建
筑群。主体建筑胡氏大院坐西朝东,二进院落布局,占地4500平方米。第一进院落由门台、
门屋、南北侧院组成。门屋居中,5间五架,西接甬道,通第二进院落。南北侧院布局对
称,皆由门台、正屋、西厢房、门廊组成三合院式。正屋南北向,7间两层悬山顶,带前后
腰檐。第二进院落由门台、正屋、厢房组成。正屋7间两层歇山顶,带前腰檐,厢房与正屋
连通,四间两层,带前后腰檐。院落格局、各建筑物以及附属建筑保存较好。2005年被列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岩包氏宗祠 位于泗溪镇玉岩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明万历四十三
年(1615)移址宗祠西面山脚之下重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再次重修建,咸丰七年
(1857)告竣。宗祠占地2270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顺应山势,由照壁、牌楼、甬路、外
台门、半月池、头门、前厅、两厢及正厅等组成,整组建筑保存完整。宗祠总体格局完整,
建筑背山临水,层层递进,规模宏大,构造简练。抬梁、穿枋、出昂、斗栱等结构做法既具
宋代营造法式风格,又明显带有当地建筑特点。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13年被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顺土楼——上交垟土楼 位于罗阳镇上交垟村。建筑面东向,方形两层建筑,占地
面积625平方米。外围土墙,用条石砌基,黄土夯筑。内部木构建筑两层,两坡顶,平面呈
“口”字形布置,之间设天井;东西面阔5间,南北面阔四间。楼外周圈设壕,作防御用。
上交垟土楼为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曾氏从福建泉州一带迁来,带来此建筑形式。上交垟
土楼现保存完整。2005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