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6 - 泰顺县文化志
P. 416
第九编 文物 ·353·
坑底古窑址、番薯厂古窑址7个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挖掘3100平方米,
发现文物标本5000余件,筛选出200件文物藏品。淹没区原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除莒江戏
台搬迁至罗阳镇旋顶山公园外,其他7个文物保护单位均淹没。同年,还组织“玉塔北宋古
窑址考古发掘”等文物专题考察调查和挖掘活动。
1999年,夏碎香、金柏东的《浙江泰顺元代窖藏瓷器》入编《温州古代陶瓷研究》。
2001年,泰顺县邀请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到实地进行古建筑考察。2002年,邀请浙江大
学、浙江工业大学的博士和本科生共100多人先后到筱村、泗溪、雅阳等地对当地部分古建
筑进行实地测绘。是年,张俊《泰顺木拱桥发展历史探讨》发表,引发学术界关注。
2004年,夏碎香《文博情节》著作收集作者几十年来撰写论文和考察报告,近7万字,
概括反映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顺县文物考古发现、发掘以及文物保护、文物征集、文物宣
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2005—2004年,泰顺县内对古代村落和建筑的研究逐步深入。其间,公开出版的有薛
一泉的《解读廊桥》(2005年),刘杰、沈为平著的《泰顺廊桥》(2005年),刘淑婷、薛
一泉的《温州泰顺乡土建筑》(2009年),吴松弟、刘杰的《浙江泰顺历史文化的国际考察
与研究》(2009年),萧百兴著、季海波的《灵明泰顺——处在与水周旋经验中昂然崛起的
边地历史山境》(2009年),刘淑婷、王梦雪的《泰顺仙居古村落》(2013年),萧百兴的
《小说泰顺木拱廊桥》(2014年),等等。
2006—2007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Peter…Bol(包弼德)、复旦大学温籍教授吴松弟以
及上海交通大学刘杰副教授为领队的中外名校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团,多次在泰顺县进行考
察活动。考察组成员有20余人,主要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华梵大学、美国哈佛
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组成。考察队完成了在泰顺县地方
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一定地位的30余个村庄的考察,对重要的古廊桥、古民居进行测绘和全
景式摄影,在古廊桥、古民居所在的村庄访谈,并在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对泰顺县地方历
史文化进行研究。
2008年3月,县文物普查组和省市文物考古专家在百丈镇野外普查时,新发现7处古窑
址。新发现的古窑址中,其中有4处青瓷窑、3处青花瓷窑。
2010—2017年,先后举办6届中国廊桥文化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参会,推动县
内古建筑的研究,并为泰顺县古建筑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廊桥研究详第八编第四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