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4 - 泰顺县文化志
P. 484

第十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                                          ·421·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一节 传统技艺和美术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该项目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详第八编第四章第二节)
                      木偶头雕刻 该项目于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乌衣红曲制作技艺 徐岙底生产的红曲皮黑质丹,又名乌衣红曲,因质优而闻名浙闽

                 边。据传,吴氏先祖吴畦于唐末从祖地山阴(绍兴)入山时,带来了红曲制作的工艺,至今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明代《泰顺县志》:每至农历十月,泰顺境内每家每户酿造红酒,

                 谓之大冬酒。清后期及民国时期,徐岙底红曲生意最好,有曲窑100多条,几乎家家户户都
                 做红曲。清泰顺《分疆录》载:徐岙底村家家户户生产红曲,当时各地商贾前来竞购,挑担

                 脚夫从村口一直排到岭头。制作红曲最佳时间是农历二、三月和八、九月,制作时间需要
                 六七天。其工艺流程包括浸泡、蒸炊、加曲娘发酵、散热再发酵、泡水、站窑、出窑、曝晒

                 等。该项目于201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车木玩具制作技艺 泰顺县车木玩具脱胎于民间木偶造型。20世纪70年代以前,泰顺

                 县当地工匠利用原始的辘轳旋床,脚踏绳子引动工件旋转,手把刀刃对工件进行车削,进而
                 制成工艺作品。车木玩具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描绘,即在成型的或是装配完成的半成品上勾

                 画脸谱和描画服饰,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分重彩描绘和简笔淡写两种,重彩描绘要规矩工
                 整;简笔淡写要流利活泼,充分保持木质纹理的自然美,稍加勾勒便成。泰顺县车木玩具变

                 形夸张适度,造型简练。泰顺县车木艺人中传承谱系比较明确的,为以季桂芳为代表的季氏
                 家族。该项目于201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顺石雕 该项目于201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第八编第五章第四节)

                      竹编工艺 传统竹编以加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工艺有粗有细,簟、竹床、鸡笼等大件
                 的工艺比较粗疏,桌罩、箩、米佬、筛、凉席、提篮、箱子等比较细腻,后者多编织有文字

                 和图案。该项目于2008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畲族刺绣技艺 该项目于2008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