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7 - 泰顺县文化志
P. 487
·424· 泰顺县文化志
走兽、人物、山水、植物及几何图案等。该项目于2011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温州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境内传统民居就聚落选址、布局以及各类建筑物的处理等要素而
言,体现出其崇尚自然、讲究风水、强化血缘、顺应礼制、注重人伦的建造特点。这些特点
由于时代的不同和城乡、地域的区别,表现形态不尽相同,但无论是隐含理性秩序的院落式
住宅、还是依地势布局的山地村镇,其中的内在取向是一致的。境内民居通常分为几个房
屋,即正厅、偏房、前房、后房。部分规模更大型的民居还附带房室,如厨房、长工房以及
仓库等。装饰艺术有木雕、砖雕、石雕,还有壁画、彩画等,其中木雕工艺尤为突出。该项
目于2011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石拱桥营造技艺 石拱桥是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拱桥。传统石拱桥具
有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形状美、分布广五大基本特点。石拱桥作为桥梁的基本体系之
一,其建筑历史悠久、外形优美,在桥梁建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该项目于2011年被市人民
政府列入“第五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青石雕 该项目于2012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
录”。(详第八编第五章第三节)
蓑衣编制技艺 蓑衣制作工艺复杂,从采集棕丝片到编织成衣需要经过搓棕索、立领、
钉八卦、铺里子、接腰围、盖活等几十道工序。它既可以当雨具,又可以在山野间防御野
兽袭击。20世纪80年代以前,棕衣是农民劳动生活的必需品,编织棕衣时加入香蒲和三楞草
还能防止蚊虫叮咬,且具有保暖、透气性好等诸多优点。该项目于2012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
“第六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汤茶制作技艺 境内产茶历史悠久,明代制茶业已十分兴盛,明代《泰顺县志》就
记载,境内茶叶在明代即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外市场,且以“云雾茶驰名于世”。黄
汤是泰顺县主要的黄茶。清代,泰顺“黄汤”“白毫银针”被列为贡茶,作为主要名茶载入
《中国名茶志》。泰顺黄汤茶采制于清明前后,以选细嫩多毫初展的芽叶,经杀青、揉捻、
闷堆、干燥等多道工序精心细制而成,具有外形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特色,又以
条索细紧、色泽油润的外形,香气清高、甘甜醇厚的优异品质著称,是温州黄汤茶中出类拔
萃的佳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项目于2012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温州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木杆秤制作技艺 境内制秤技艺至今有200多年历史。木杆秤由秤杆、秤砣、秤盘3个部
分组成,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制作木杆秤一般选用硬木材为原料,需要经过10多道工序制
作而成。该项目于2012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蓝印花布技艺 蓝印花布兴盛于唐宋时期,是从蓼蓝草中提取靛蓝作染料,用石灰、豆
粉合成灰浆拷蓝,最终染制而成或纯色或蓝地白花图案的棉布面料。蓝印花布技艺传入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