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8 - 泰顺县文化志
P. 578

人物                                          ·515·





                                                           刘崇浚



                      刘崇浚(生卒年不详),字禹川,洪口人,邑诸生。通星历之学,尝自制浑天仪、窥曜
                 管,以测天文。精医理,旁及音律。晚年师从林鹗学习古琴,很快入门,并制琴自娱以终。



                                                       潘福纶 张凤慧



                      潘福纶(1812—1873),行名道喜,字小易,号啸簃,罗阳人,国学生,诰授奉直大

                 夫,与潘自彊、潘其祝同辈。父圣翼(1783—1847),拔贡,诰授奉政大夫,历任云南丽
                 江、通海知县,云南乡试同考官等职。青少年时期,侍父宦游云南,经历一段艰难的游历生

                 活。清道光年间,遇上温州才女张凤慧,开始新的人生。张凤慧(生卒年不详),字香筠,
                 号逸仙,晚清温州才女,在诗文、绘画、金石诸方面均有成就,尤其诗词清丽婉约,有唐宋

                 名贤之风。潘张结成伉俪后,夫唱妇和,群称佳偶,有过一段美好时光。然而,几十年来潘
                 福纶科场蹭蹬,屡试不售。在分多聚少的日子里,这对才情卓越的诗人,以诗代信,以抒思

                 念之苦。张凤慧著有《玉莲环》《留香阁诗抄》《罗阳竹枝词》,潘其祝为《留香阁诗抄》
                 作序。《罗阳竹枝词》是张凤慧在罗阳生活时所作诗集,共有36首,其内容多反映泰顺风土

                 人情。清咸丰八年(1858),潘福纶举家从罗阳迁居永嘉郡城,从此世居温州。之后担任地
                 方军队幕僚,没有再外出。其书法宗李北海而融董其昌,诗文遗稿无存。曾撰《重修学宫

                 记》,碑存今泰顺机关幼儿园。



                                                           曾璧搢



                      曾璧搢(1815—1859),字子绅,号鹤峰,交阳人。秉性聪敏,弱冠时应童子试,以全
                 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取入县学,师从史文宗。在县学期间,他将大量时间投入书法篆刻艺

                 术的研究与创作,因此学业受到影响,最后仅得增生的身份,任照磨职。曾璧搢毕生研究书
                 法艺术,以篆隶和篆刻驰名于世。曾撰并书《交阳亭碑记》。碑文内容为交垟亭沿革及清道

                 光年间修缮情况,正文近三百字,勒以缪篆,形态轻盈,温婉婀娜,笔道绵延自然。所遗印
                 谱《绿莲山房印谱》共选共57枚篆刻作品,阳文以金文为主,线条凝练,古朴雅致;阴文则

                 多缪篆,端庄厚朴,气度从容,有“西泠八家”之意。此外,还擅长砚刻和墨拓。与林鹗交
                 好。林鹗刊印《望山堂诗抄》时,他受邀担任校刊,并为诗集题写书名。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