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4 - 泰顺县文化志
P. 574

人物                                          ·511·





                                                             潘浦



                      潘浦(1765—1853),号愚谷,清代罗阳人,附贡生。生平律身俭朴,性沉潜,善养
                 生。中年后躬行善事,家族中如因贫而不能治丧葬者,便出资相助,并出手操劳其事。曾倡

                 修先农庙、东岳庙、文祥塔等。明隆庆年间(1567—1572),知县周正乐于南郊宋圮古塔近
                 旁的象山上建塔,名象山塔。万历二十九年(1601),邑人包宏仁重修时易名文祥塔,意含

                 文脉祥瑞之意。清嘉庆十七年(1812)八月,文祥塔倾圮。道光二十三年(1843),潘浦独
                 自筹资复建文祥塔。他从平阳县请来设计师和主修师傅,并亲自担任掌管工程,披星戴月,

                 寒暑不分。原塔砖质松簿,无法再用,便特制砖窑,自制模具,重新烧砖,并选用火候到位
                 的砖块砌塔。除文祥塔主体工程外,还在塔侧“筑室五楹”,室中设菩萨像,捐田作为香

                 灯之资。翌年秋,工程告竣,费钱1600余贯。塔成后,其孙潘自彊、潘其祝分别于咸丰十年
                 (1860)、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成为泰顺500年间继董正扬之后的另外两位进士。

                 此后至民国年间,泰顺境内文人辈出,虽处山隅而文风兴盛。



                                                           潘学邹



                      潘学邹(生卒年不详),字希孟,罗阳人,恩贡生。幼秉庭训,沉浸于宋儒性理之学,
                 学识为一乡之望。与邑曾镛、林方任、林崇城等文人交往密切。好《陶靖节集》,偶得句无

                 不神似。



                                                           董正扬



                      董正扬(1768—1816),字眉伯,号昙柯,罗阳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博览群书,
                 颖敏强记。20岁取秀才,22岁拨贡生,31岁中举人,清嘉庆七年(1802)35岁高中进士,为

                 泰顺建县后首位进士。中进士后,在杭州一带纵游名胜十年。嘉庆十七年(1812),朝廷才
                 授其为赣南安府大庾县(今大余县)知县。董正扬上任后,体察民情,宽严并济,对奸刁者

                 绳之以法,严惩不贷;对蒙昧者晓之以理,恕之以情,于是当地风气为之一新。在大庾县任
                 内,董正扬因丧母居孝而丁忧归里。服阙复起,病故于江西泰和县,年仅49岁。董正扬是清

                 代境内诗人之一,其诗情思旷雅,志趣清高,意境深远。在杭纵游十年间,所作诗与古文
                 词皆雄健而有古风。他与青田端木国瑚齐名,有“桂林一枝,昆山片玉”之称。董正扬与曾

                 镛、潘鼎等县内文人友善,与青田的端木国瑚、瑞安的林培厚也交往甚深。著有《太玉山房
                 诗抄》《味义根斋集选》《味义根斋诗稿》《藕农诗稿》(手稿本)等。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