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9 - 泰顺县文化志
P. 579
·516· 泰顺县文化志
林用霖
林用霖(1816—1886),字亨父,林鹗子,增贡生。清咸丰八年(1858)四月二十二
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石镇吉率太平军攻占云和。官兵溃败,逃避泰顺,沿途抢掠,
远近震动,一都(司前、百丈一带)及县城绅民闻风外走躲避。林用霖受命,与陶鹤年、周
树椿、吴兆基等倡修蚊虫垒、龙岩隘、黄泥隘、风门坳等多处关隘军事设施,以防太平军
犯泰。咸丰十一年(1861),平阳金钱会与太平军李世贤部在泰顺邻县活动。林用霖再次受
命,协同县教谕沈应奎到东北乡督率二、三都(莒江、包垟一带),在龙斗、东湾坑、南
向、蟾宫步、蚊虫垒等隘口轮流防守。时局平稳后,林用霖论功升为霞浦县丞。同治十三年
(1874年),父林鹗因病辞世,留下尚未完稿的《分疆录》。林用霖继承父志,对遗稿进行
增修,四年后刊行传世。除为父续编《分疆录》外,另著有《望山草堂诗续》《击钵吟》
《东瓯金石志》(泰顺部分)等。
潘自彊
潘自彊(1839—1880),字师键,号惕吾,别号荻渔,罗阳人,潘浦之孙,潘庭栴次
子。清咸丰八年(1858)参加乡试中举第86名,两年后会试中式第3名,朝考二等12名,被
朝廷钦点为户部福建主事。在京任职期间,恰逢发生“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光绪元年
(1875),潘自彊挺身而出,与其他17位在京任职的浙江籍官员一起上书都察院,最终使冤
案得以平反。光绪三年(1877)杨案结案。三年后,英年早逝,年仅42岁。潘自彊书法有较
高造诣,其行书得苏东坡体豪迈雄媚气象。著有《吾春室逸稿》,另有诗文被潘钟华编入
《守约堂遗诗汇钞》《守约堂骈文汇钞》。
刘秉彝
刘秉彝(1843—1910),字肃伦,号济川,又作渠川,罗阳人。幼从贡生张紫庭为师,
后入太学,受业于乡儒林鹗和瑞安学士孙锵鸣,张之洞门生。清同治六年(1867)中举。光
绪元年(1875),充补右翼宗学教习。历任云梦、罗田、孝感、武昌、钟祥、江陵、天门七
县知县,所到之处,兴利除弊,扩建学舍,严明刑狱,爱民如子,政绩斐然,人称“强项
令”。光绪三十年(1904),因张之洞又一次惜才推荐,刘秉彝奉旨留省以道员候用,赏二
品顶戴。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病乞归,嘱家人曰:余生平有三事未了,尔等务为我完
成:一是捐银千元充郡中学堂办学经费;二是拨租万贯为刘族办小学,凡族内子弟入学,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