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天台山佛教史》
P. 144

理体无始终,事用有始终。

                                                      识得性具宗,言言俱有理。
                                                      迷悟是权门,藏开超生死。

                                                                      ——(同上书)

                               万年寺建成后,监院华智曾请谛闲前来万年寺说法。谛闲应邀前来,讲

                           述台净结合的《弥陀经》。他在《上堂法语》中说:

                                   大千刹海,万年交参。六字门开,一超直入,称念弥陀,似磨

                              匣中锈剑;执持名号,如揩镜上尘昏。净极光圆,云开月露。到这里,

                              始知众生本是佛,苦海无非乐邦。所以道,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欺君不得。可见这一句子,虽然可比烂草鞋、破毡帽。不
                              是善心人,不到此中。大有消息在,莫作寻常一样看。今日本庵护法,

                              和盘托出,供养大众。山僧不过移步换影,借境生情而已。


                               这一开示,是将净土宗的“六字称名,超凡绝圣”的功德与天台宗“一

                           念三千”的思想境界联系起来,使僧众得到开悟。
                               为了重建万年寺和弘扬天台宗,谛闲曾多次来天台山,并命法孙华智,

                           任万年寺监院。民国十五年(1926),还在万年寺传戒,受戒者 100 多人,后

                           来都成为台宗砥柱。同年,编《天台山万年寺丙寅春戒录》,谛闲为之作序。

                           民国二十一年(1932),又在国清寺传戒,弟子甚众。当代大德静慧法师等均
                           出其门下。


                               二、国清寺、智者塔院与万年寺的修建

                               天台宗祖建国清寺在清雍正十二年(1734)大规模整修,赐御书“华严

                           净域”。民国间,住持可兴及静权等又大修寺宇,殿堂金碧辉煌,成为东南名
                           刹。建国后,贯彻宗教政策,佛事正常,僧众安定。“文化大革命”初期,佛

                           像、法器全毁,僧人大多改行。1973 年,国务院发文拨巨款整修,气宇一新。

                           1975 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国务院发文列为全国汉族地

                           区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原国清寺总面积 7.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 万余平方
                           米。有殿宇 14 座,房屋 600 余间,主要分布在 4 条纵轴线上。东(一)轴线

                           依次为聚贤堂、说法堂、迎塔楼。东(二)轴线为修竹轩、禅堂、客堂。中

                           轴线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弥勒殿前一对石狮,系汉白玉所雕。

                           雨花殿两侧有钟楼、鼓楼。西轴线依次为安养堂、观音殿、罗汉堂、妙法堂。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