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天台山佛教史》
P. 139

捐。”

                               往生西方弥陀净土最简捷的修持法门,不外是持名念佛。传灯承绪四明
                           知礼的法界念佛观,明确主张:“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

                           体是法界。”以此全体法界之心,持名念佛,“则彼三身,何身不念?求彼四

                           土,何土不生”(《净土生无生论·法界为念门》)同样地,由此全体法界之心

                           而观想佛境,“则西方依正,已在我观之内;我今身心,已在依正之中”。(《 净
                           土生无生论·境观相吞门》)观佛即是观心,观想西方极乐佛境,亦不出此一

                           观心法门。由性具,我观佛之心,已本自具足佛土;由修成,我心作观之时,

                           西方佛土已在我观之心全体显现。

                               观心法门何以能够照了十万亿西方极乐世界?传灯认为,这就必须常以
                           天台宗一心即具空假中的圆融三观,称性照限所观之真、俗、中三谛,“是以

                           极乐依正者,以吾一心之三观,照彼一境之三谛,无不可者;以吾三观之心,

                           照彼三谛之一境,亦无不可者。”(《净土生无生论·三观法尔门》)如此观境

                           圆融不二,即行者应知“西方极乐世界,乃吾心中之一土地,娑婆世界,亦
                           吾心中之一土耳。约土而言,有十万亿彼此之异;约心而观,原无远近。”(《净

                           土生无生论·彼此恒一门》据此可见,在无尽传灯看来,心土互即而不二,

                           众生介尔之心当下本具西方极乐净土,故此往生西方净土即是归向自心本具

                           之净土,往生见弥陀,亦即是见自心本具之弥陀。其实也就是禅净一源论者
                           每每津津乐道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思想。

                               在心佛一体的性具法门下,传灯更进一步论述了净土往生的实际修持。

                           他认为,“求生净土者。信、行、愿三者缺一不可。”只要修行者“兼福兼慧

                           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同上)
                               总之,传灯大师的净土观,基于天台性具法门而推演出的心土不二、心

                           佛不二思想,既具有当下同一又具有当下超越的特征。而在净土修行论上看,

                           不仅为净土念佛、净土往生信仰提供了极为简易的可实践性,同时又在理论

                           上不至于丧失佛法义理的殊胜性与超越性。

                               四、智旭的净土思想

                               智旭大师的净土思想,曾经过几个时期的演变。他 22 岁丧父,闻地藏本

                           愿而发心念佛。这是结合儒家思想为报父母恩而念佛,只是单纯的持名。28

                           岁丧母闭关,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说:“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
                           具信愿,参禅即净土行。”(《宗论》卷 4 之 3)则又偏重于理持。30 岁至 40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