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30

18  |  石梁纪



                的。我感到高山仰止的肃然,也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卑微。
                    华顶寺前,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诸多的罗汉像。大雄宝殿的罗汉像是依据五
                代贯休的画意阴刻在石板并镶嵌于墙壁上的,而大雄宝殿前和天王殿前诸多制作
                精良的罗汉石雕像,则坐在露天之中,饱经日晒雨淋霜雪冰冻,显然小小声闻自
                了汉,也知道修行之辛苦,习以为常了。而大雄宝殿内的释迦佛铜像,连座有三
                米六高,重十多吨,旁边的阿难迦叶像,是整块楠木雕刻而成的,也是天台山佛
                教艺术的精品。复一抬头,见顶上悬有一匾,曰,“莲华净域”,为朱关田的手
                笔。此乃双关语,华顶为莲花山之顶,也是智顗以姚秦三藏鸠摩罗什翻译的《妙
                法莲华经》为主要依据创立天台宗的道场。净域,即为净地、净土。华顶山上林
                木茂盛,云水滋润,水石生灵,没有丝毫污染,乃是修心养性顿悟禅智的好佳处,
                呈现法相的无上庄严。
                    现在的华顶寺,建筑规模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任一时期,智顗的遗迹,却是两
                处泉眼,一处是在华顶寺的智者殿前面,叫智者泉,另一处叫作般若泉,是在大
                雄宝殿附近,水质特佳,两股清泉淙淙流淌,清澈长流,甘甜干洌,如法乳千秋,
                绵延不绝。
                    华顶寺最上面的是智者大师纪念堂,是近年来新建的,供奉的是智顗的法像,
                也是寺院的最高处。华顶寺与高明寺、国清寺一样,是讲寺,即是讲经说法的寺
                院,与注重顿悟、不立佛殿、唯建法堂的禅寺不同。大雄宝殿看到两副对联,一
                副是“智祖开首刹,几经桑田几沧海;名山第一峰,半是青山半白云”。另一副
                是“华顶讲寺,六度万行,妙道凝玄,妙赞法华秘典;圆觉道场,法流湛寂,恢
                弘智者法门”,充分体现了高山古刹的特色和精神。
                    在华顶寺行走,梵音阵阵,我忽然记起 2010 年 11 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一
                台演出,那是“天台山佛道文化音乐会”,在下篇《梵音佑民》中,华顶寺僧演
                唱的梵呗《佛宝赞》,就如山林中的法雨,滋润人们的心田。
                    天台山诗词学会的老人们告诉我,华顶寺就是智顗在天台山开辟的道场之一。
                到了后晋天福元年,德韶禅师开始建造真正的华顶寺,最先的名字叫华顶圆觉道
                场。德韶(891 ~ 972)本是唐末高僧,俗姓陈,浙江处州(丽水)龙泉(浙江龙泉)
                人,又有一说是缙云(浙江缙云)人。据说其母叶氏,曾梦见白光触体受孕。德
                韶禅师十五岁时,曾有一梵僧来家中化缘,见他气度不凡,便劝他出家。他十八
                岁受具足戒,后来拜访临川法眼宗祖师文益大师,受其衣钵,为法眼宗第二个祖
                师。禅宗公案云:
                        德韶问龙牙禅师,“雄雄之尊,为甚么近之不得?”
                        龙牙道:“如火与火!”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