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72
还早[五台山是在北魏时(386-534)始有寺院] ;比东南佛国普陀山更早[普
①
②
陀山是五代(907-960)始建寺院的] 。
朱 道观也是这样。 任继愈在《中国道教史》中说:“道教的历代渊源虽然可
封
鳌 以上溯于久远的时代,但毕竟酝酿于汉代,诞生于汉末。”道教一兴起,道徒们
天
台 便把天台山作为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兴建道院。 据《天台山全志》 记载,法轮
集
· 院,在桐柏宫西,吴赤乌元年(238)葛玄卓庵于此 ,妙乐院,在桐柏山,即王乔
③
第
四
④
册 仙坛,旧名仙坛院,吴赤乌二年(239)建 ;福圣观,在桐柏山南瀑布岩下,赤乌
二年(239)为葛玄建 。 法轮院、妙乐院和福圣观,为我国南方名山最早的一
⑤
批道院。 比道教圣地茅山建道院的时间还早。 茅山是在六朝梁代(502-557)
⑥
陶弘景隐居时,始建道院的 。
二是寺观众多。 国内不少佛道名山,都是因为历史上有几位高僧高道曾
隐居修炼而著称于世,其实山中寺观并不多。 如普陀山,大的寺院仅 3 所(普
济寺、法雨寺和慧济寺) ;五台山旧称“寺宇如林”,据统计,历代主要寺庙也
⑦
不过 70 多所 。 被誉为“神仙窟宅”的崂山,仅有太清、太平、上清三大道场及
⑧
华楼、遇真等宫;武当山宫观称多,也仅有太和、紫霄、南岩、玉虚、遇真、净乐、
⑨
迎恩 8 宫及复真、元和 2 观 。
天台山历代寺观远比上述名山众多。 据康熙《天台县志》《天台山全志》
和民国《天台县志稿》 记载:天台山历代寺观兴废不计其数,大的寺观共 107
所。
寺院方面:
汉末至六朝 12 所:主要有资福寺、白马寺、瀑布寺、飞霞寺、隐岳寺、清心
寺、阐法寺、桐溪寺、大慈寺、宁国寺、开岩寺等;隋 5 所:有禅林寺、清凉寺、真
觉寺、国清寺等;唐 11 所:有佛窟寺、万年报恩寺、白岩寺、西竺院、广严寺、永
福寺、鹫峰寺、翠屏寺、无相寺、宝华寺等;五代 31 所:有赤岩寺、金文藏院、天
① 《五台县志》第五编《宗教志》。 1988 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② 《普陀县志》第四章《宗教》。 1991 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③ 清·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卷之五《宫观》。
④ 清·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卷之五《宫观》。
⑤ 清·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卷之五《宫观》。
⑥ 见刘大彬:《茅山志》。
⑦ 《五台县志》第五编《宗教志》。 1988 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⑧ 古都子:《洞天羽客》,1991 年,黄山书社。
⑨ 古都子:《洞天羽客》,1991 年,黄山书社。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