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69
每年有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土特产也很出名,主要有天台乌药、丹邱雾茅( 茶叶)、黄花菜( 俗称金
针)、三七参、白术等,均受到国内外的珍视。 其中天台乌药治疗胃气和心脏疾
病具有奇效,近年来远销日本、朝鲜等国,被异邦誉为“长生不老” 的仙药,备
受推崇。
二是山水神秀。 天台山的名胜区均系火山岩系构成的地层,奇岩倒悬,怪
石林立,有峭壁矗天的百丈岩,酷似人形的仙女岩,鬼斧神工的石梁和地下宫
殿般的明岩、石仓。 由于山石峻峭,水源丰富,形成无数飞瀑、急湍、深潭、浅
滩。 有雄浑奔腾的石梁飞瀑,惊风走雷的紫凝瀑布,也有喷珠飘玉的龙须洞和
娟秀轻柔的珠帘泉。 正如清齐召南在《天台山方外志要》中说的“两山之间必
有水。 台山则以溪流争奇,瀑布龙湫,眩日惊心,楢溪可济,灵溪可濯。 即水
磨、云碓,所在成景。 至斯地者,歌咏形焉。”
由于山水神秀,名胜古迹遍布,主要有:螺溪钓艇、双涧回澜、石梁飞瀑、华
顶归云、寒岩夕照、桃源春晓、琼台夜月、赤城栖霞等,世称“台山八大景”。 另
有“台山十景”“台山二十景”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三是佛宗道源。 早在南北朝时,一些名僧慕天台山水之胜,来此隐居修
禅。 特别是陈太建七年(575),高僧智顗(538-598)来天台山,在幽溪、灵墟等
处建立道场,宣讲佛法。 他先后居天台 22 年,建道场 12 所,创立了中国佛教
史上最早的一个宗派———天台宗。 唐、宋期间,天台宗盛行国内,并东传日本,
朝鲜,名僧辈出,影响极大。 天台国清寺成了日本佛教的发祥地。 宋末元初,
由于禅宗的兴起,天台宗浙衰。 但到了明代中叶,天台宗高僧传灯法师来居天
台高明寺,重振宗风,一面宣讲天台教义,一面从事经义方面的撰述。 经过他
30 多年的努力,使得台宗中兴,他被尊为“台宗中兴之祖”。 明末清初,天台山
寺宇众多,茅蓬林立,有人写诗反映当时的盛况是:“天台七十二茅蓬,尽在悬
崖绝壑中。 落尽山花人不见,白云深处一声钟”。 这确是“实录”式的。
第
道教在天台山的传布,比佛教还早。 三国吴赤乌元年(238),高道葛玄始 十
辑
来天台桐柏山卓庵传道,建降真台、王乔仙坛等。 唐代中叶,司马承祯(647-
台
735)来天台山隐居。 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等,曾先后四次召见,向其问道, 山
旅
名声颇大。 北宋淳熙年间,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984-1082)在石桥和桐柏隐 游
文
居传道,弟子云集。 自宋至明,天台山宫观遍布。 其中桐柏宫受到历代帝王的 化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