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08

吹瀑布。

                诗的开头写出了国清寺唐代的原始状态,那里从县城通向寺院约十里,是
      朱
      封    一条万松生长的夹道小径,人称“万松径”。 万松丛中,怪石峥嵘,被誉为“神
      鳌
      天    圣之树”的菩提树荫也布满石畔。 这些怪石称“饭猿石”,是求神拜佛的慈善
      台
      集    人家在石上供置食物,喂养那些猴子的。 诗人面对幽静的松径,笑看那些自由
      ·
      第    自在的猴子在抓饭相呼,意趣无限。 忽见晴空中飘下烟雨,深感诧异;这时,傍
      四
      册
           近的游人告诉他:离此处三四里外有著名桐柏瀑布;您看那晴天飘下来的烟
           雨,乃是瀑布的细小飞沫……诗人面对眼前的情景,心头早已充满禅意,翩翩

           欲仙;而听了游人的话,更把诗思扩展到三四里外的瀑布上:那里天河倾泻,飞
           珠散玉,半空鸣雷,该是何等美妙的情景……

                就这样,诗人用他的生花彩笔,把国清寺前饭猿石上充满情趣的静景与三
           四里外奔腾磅礴的飞瀑动景结合起来写,一静一动,一弛一张,从而达到禅意

           的最高境界!
                诗的禅意表达方式可分三种:


                                        一、先景后情



                所谓先景后情,以景托情,即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或表达的意思寄托在此景此物中,借以抒发。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雅人涤致,正在借景言情。 若舍景不言,不
           过曰春来冬往耳,有何言味?”先景后情,可见以景托情,能使情更加真切,更加

           动人。 如宋代周邦彦《玉楼春·桃源》 词:“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斜阳红欲
           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诗人先写出了画一般的景色:“烟中

           列岫”“雁背斜阳”! 再以“人如风后入江云”譬喻仙子的影踪永远消失,不能
           祈望她再来;而“情似雨余粘地絮”则譬喻我的情思将永远留存,当然永远不
           能作非分之想,只能修心炼心,使此情此意与天地日月长存! 又如:当代徐建

           的《(越调)天净沙·华顶山避暑赠茅舍邻居》词:“重重山,接云天,淙淙箬,掩

           溪泉,唧唧虫鸣蝉啭。 红尘已远,相逢都是仙缘。”词中先写出了华顶山云天虫
           鸟栖息的美妙胜境;接着写能在此仙境避暑,又能遇上如此良朋,这分明是盛
           世仙缘啊! 词的末尾两句充分表达诗人热烈的爱国情怀,充分增添了诗的深



    ❙200❙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