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9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09

刻性和感染力,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二、先情后景


                所谓先情后景,是指的用“景物” 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
           这样做的目的是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例如清代诗人许兼善的《重游羊岩僧舍

           题壁》诗:

                    扶杖寻春百尺巅,旧游回首已三年。 白云堆里僧添寺,乱石丛中
                羊卧烟。 岩面蜿蜒粗肖象,峰头嵂崒势参天。 名山合作冈陵祝,不绝

                千秋香火缘。

                作者充满无限的感情“扶杖寻春”,登上百尺羊岩之巅,重游旧地,看到四
           围山色添翠,寺宇建设一新,僧人增多,香火不绝,心中无限欢喜,因而奋笔赋

           诗,以表情怀。 这种诗直抒胸臆,景随情出,禅趣横生,诗之深感淋漓尽致。
                又如楼祖民的《大陈岛》诗:

                    粼粼波碧拥大陈,绝好楚腰一障屏。 宿鸟惊啼船上火,游鱼唼散
                水中星。 出山淡雾随堤白,倒影疏林入海青。 佳境暂留鸿爪迹,鲲鹏

                明日去南溟。

                作者以粼粼波水比作“楚腰”,想象新颖;同时还以丹青之笔描摹出黎明
           时分的“宿鸟”“游鱼”的活动和“淡雾”“疏林”等秀色,使人耳目一新。 诗的

           最后点明这样的佳境只是边防战士暂栖之地。 “鲲鹏”之志是远在“南溟”,保

           卫祖国的海疆! 全诗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完全达到情景结合。


                                        三、融情入景


                所谓融情入景,就是将感情融汇于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
                                                                                       第
           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十
                                                                                       辑
           也可称作“移情入景”。

                                                                                       台
                例如清代喻长霖《水云塘夜泊》诗:                                                       山
                                                                                       旅
                    澄江昨夜泛春船,月影朦胧绚晚烟。 星火迷离红树港,榜歌欸乃                                      游
                                                                                       文
                碧波天。 水光云影遥相接,柳暗花明断复连。 晓起赤城邻咫尺,扶桑                                       化


                                                                                     ❙201❙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